紅色梗死

常見於肺、腸等具有雙重血液循環,組織結構疏鬆伴嚴重淤血的情況下,因梗死灶內有大量的出血,故稱為出血性梗死,又稱為紅色梗死,(red infarct)。

介紹

紅色梗死(red infarct):主要見於肺和腸等有雙重血液供應或血管吻合支豐富和組織結構疏鬆的器官, 並往往在淤血的基礎上發生。梗死處有明顯的出血,故稱為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呈紅色,所以又稱紅色梗死。

發生的條件

①嚴重淤血如肺淤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決條件。因為在肺淤血情況下,肺靜脈和毛細血管內壓增高,影響了肺動脈分支阻塞後建立有效的肺動脈和支氣管動脈側支循環,引起肺出血性梗死;卵巢囊腫或腫瘤在卵巢蒂部扭轉,使靜脈回流受阻,動脈供血也受影響逐漸減少甚至停止,致卵巢囊腫或腫瘤梗死。②器官組織結構疏鬆,腸和肺的組織較疏鬆,梗死初起時在組織間隙內可容肺的出血性梗死其病灶常位於肺下葉,好發於肋隔緣。常可多發性,病灶大小不等,呈錐形、楔形,尖端朝向肺門,底部緊靠肺膜,肺膜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梗死灶質實,因瀰漫性出血呈暗紅色,略向表面隆起,久而久之由於紅細胞崩解肉芽組織長入,梗死灶變成灰白色,病灶表面局部下陷。鏡下見梗死灶呈凝固性壞死,可見肺泡輪廓,肺泡腔、小支氣管腔及肺間質充滿紅細胞。早期紅細胞輪廓尚保存,以後崩解。梗死灶邊緣與正常肺組織交界處的肺組織充血、水腫及出血。臨床上可出現胸痛、咳嗽及咯血、發熱及白細胞總數升高等症狀。

出血性梗死

多見於腸系膜動脈栓塞,或在腸套疊、腸扭轉、嵌頓疝、腫瘤壓迫等情況下引起出血性梗死。腸梗死灶呈節段性暗紅色,腸壁因淤血、水腫和出血呈明顯增厚,隨之腸壁壞死致質脆易破裂,腸漿膜面可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被覆。臨床上可有劇烈腹痛、嘔吐、出現麻痹性腸梗阻、腸穿孔及腹膜炎,引起嚴重後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