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臉情侶鸚鵡

紅臉情侶鸚鵡

紅臉情侶鸚鵡(學名:Agapornis pullarius)為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在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故又稱為“愛情鳥”。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紅臉情侶鸚鵡紅臉情侶鸚鵡
紅臉情侶鸚鵡身長15公分。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和臉部前端為橘紅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尾部上方淺藍色,尾巴大部份綠色;翅膀內側覆羽和翅膀邊緣帶有點黑色;鳥喙橘紅色;虹膜深棕色。母鳥臉部的橘紅色區域和翅膀內側皆為綠色;幼鳥和母鳥的外觀神似,但是身體的羽色不同,臉部局紅的羽毛區域偏黃色;鳥喙帶有黑色。紅臉情侶鸚鵡是二態性情侶鸚鵡中的第二個大類。雄鳥顏色鮮綠,在前部和下部顯露出微黃色。面部和頭頂橙紅色,飛羽與彎羽為綠色,肩部羽毛與後翅尖羽通常為黑色。喙為紅色,腳爪為灰色。雄鳥體色是亮綠色,下體及前胸發黃,頭冠及臉是橘紅色的,飛羽綠色,肩及翼下覆羽黑色,喙紅色,足灰色。雌鳥的臉呈橘黃色,比雄鳥淺的多,而且翼下覆羽是綠色的。

生活習性

紅臉情侶鸚鵡紅臉情侶鸚鵡
紅臉情侶鸚鵡主要棲息於長滿茂盛植被的草原和草地、次生林區、高約1500米的開闊的森林區;也會定期前往農耕區覓食。在繁殖季它們大多組成15到20隻左右的小群,偶爾在農作物成熟的時候會在農耕區聚集好幾百隻的龐大族群,到了晚上它們就會回到棲息的樹木上過夜;平時紅臉情侶鸚鵡會漫無目的地的到處覓食,會在地面上搜尋草類植物的種子,生性相當膽小,警覺性很高,無法接近觀察。紅臉情侶鸚鵡主要以種子、漿果、水果(番石榴和無花果)、植物嫩芽、半熟的農作物和成熟的黍類為食物。

繁殖方式

紅臉情侶鸚鵡紅臉情侶鸚鵡
紅臉情侶鸚鵡在東非的繁殖季為4月、6月和10月;在烏干達則為2月;在薩伊地區則是在5月到10月間的雨季;紅臉情侶鸚鵡偏好將巢築在白蟻塔中;人工豢養的紅臉情侶鸚鵡繁殖難度不高,可以提供2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它們一次會產下5枚卵,孵化期為24到25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考慮如此長時間地被囚禁馴養,有人可能會認為這種鳥已經被人類了解與認識的非常確定了,但是,事實是相反的,僅僅有很少的紅桃臉被籠養,同時很少繁殖的機會與場合。在美國,也只有少數人飼養成功,在野外,紅臉情侶鸚鵡會在白蟻的巢穴上築窩,然而,在籠子中,繁殖通過不同的方法,繁殖成功的關鍵似乎在於成對單獨飼養。

分布範圍

紅臉情侶鸚鵡分布圖紅臉情侶鸚鵡分布圖
紅臉情侶鸚鵡是鸚鵡中最大的種群。它們從中非洲的海岸,以及延伸到衣索比亞的西部。紅臉情侶鸚鵡被認為是最早進口到歐洲的愛情鳥種類。依據英格蘭中部貝德福得郡公爵的記載,這種鳥最早在16世紀就被當作繪畫的模特了。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棲息地:蓋亞納獅子山南部、安哥拉北部、中非、蘇丹南部、烏干達西部、聖多美等地。亞種分布Agapornispullariuspullarius分布於塞阿里昂、象牙海岸、加納、蘇丹、薩伊、安哥拉和剛果盆地。Agapornispullariusugandae分布於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和薩伊。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