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芋螺

紅磚芋螺

紅磚芋螺(學名:Lithoconus tessulatus)貝殼厚實。體螺層圓錐形,肩部具有微弱的結節,具有外殼和水管溝。神經系統集中,食道神經環位於唾液腺的後方,沒有被唾液腺輸送管穿過;胃腸神經節位於腦神經中樞附近。口吻發達,食道具有不成對的食道腺。外套膜的一部分包卷而形成水管。雌雄異體,雄性具有交接器。嗅檢器為羽毛狀,齒舌狹窄。棲息在潮間帶與亞潮帶,通常水深至40米。肉食性,以蠕蟲、魚類或其他軟體動物為食。體內有毒腺,可射殺獵物,並能傷害捕食者,分布於整個印度洋至太平洋。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紅磚芋螺紅磚芋螺
紅磚芋螺長22-82mm,貝殼堅固,底色為白色,體螺層具有由橘色-紅褐色長方形斑所構成的螺列,似堆疊的磚塊(白色部分為水泥)。中央的兩側橘紅斑較為聚集,呈現出兩條螺帶。殼底部為淺紫色。成殼的縫合面具有同樣為橘紅色的輻射狀斑。殼口白,時常帶有淡紫色或粉紅色。殼皮為橘色或橄欖褐色,薄,透明度有差異。亞成體的殼皮很薄幾乎無色,成體則稍較厚且呈纖維狀。體螺層圓錐形,肩部具有微弱的結節,螺塔低-高度適中,體螺層於近殼口1/3處具有弱螺溝。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東南部-太平洋墨西哥和哥斯大黎加。

習性環境

屬熱帶地區的貝類,喜歡生活在溫暖的水域中,棲息在潮間帶與亞潮帶,通常水深至40米。平常晝伏夜出,行動緩慢,多以肉食為主,攝食其他軟體動物、蠕蟲及小魚。芋螺體內的毒囊,經由輸毒管的傳送,傳送毒液至化成箭狀的齒舌。當獵物靠近時,它會將吻端伸出,將充滿毒液的齒舌刺入獵物體中。芋螺的齒舌每使用一次,就會斷一次,須經一段時間才會再長出來。殼口狹窄的芋螺毒性較低,而殼口越寬廣,毒性也就越強。芋螺的毒屬蛋白質毒,與毒蛇的毒相似。被咬傷中毒則會紅腫刺痛,經常出現的症狀是灼燒感及麻木,接著逐漸蔓延全身,使得四肢無力,肌肉麻痹,意識幻散,漸漸昏厥,而最後的死亡導因是心肌無力。

經濟價值

肉可食,貝殼由各種顏色構成的圖案,花型美麗,可供觀賞,價值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