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
整株是直立的大灌木,植株高度約3至4米高,具有一或多個主幹。葉子深綠色,單葉,互生,葉形為披針形,葉緣通常為粗鋸齒狀,葉長13-25厘米。春季開花,花深紅色,花序為大型的頭狀花序(頭花),頭花半球形,花徑約7-10厘米。苞片長5-7厘米,環生於頭花底部。果實為大型的蓇葖果,成熟時外表會轉變成棕色,裂開露出裡面的種子,種子扁平狀,具有膜質的種翅。
分布與棲地
紅火球帝王花分布在新南威爾斯的中海岸、南海岸及其鄰近的地區。通常生長在降雨量高,土壤為砂質土壤的疏林下層。
分類
最先描述紅火球帝王花形態的是英國植物學家詹姆士·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發表在他1793年出版的一本關於澳大利亞植物的書籍A Specimen of the Botany of NEW HOLLAND(新荷蘭植物標本)中,所用的臘葉標本是由英國軍醫及植物採集者約翰·懷特(John White)所提供的。他將紅火球帝王花命名為Embothrium speciosissimum,1810年英國植物學家羅伯特·布朗將它移到另一個屬內,改成現在的學名Telopea speciosissima。種小名speciosissima是取自於拉丁文中的speciosus這個字,意思是美麗的、英俊的,形容本種的花看起來很美麗。
waratah原先是本種的英文俗名,後來也作為帝王花屬及其近緣屬Alloxylon屬(Tree Waratah)植物的統稱。這個名稱源出於雪梨當地的原住民歐拉族(Eora)。
栽培
野生的紅火球帝王花生長在深厚的沙質土壤里,人工栽種時,只要是排水良好的土壤,它們都可以適應的很好,尤其是有點坡度,可以協助排水的山坡地最佳。雖然野生的植株是生長在疏林下面,栽培時最好種在全日照的環境下,花才會長的較好。
紅火球帝王花在澳大利亞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花卉,在雪梨北部及墨爾本附近的丹德龍山脈(Dandenong Ranges)等地都有農場在栽培這種植物,以採收切花銷售。其他地區,如紐西蘭、夏威夷及以色列也有農場在生產這種花卉。
一些自然變異的變型,已經被選拔出來種植,如下列各品種:
'corroboree' – 花紅色。 'Shady Lady White' – 花白色。 'Wirrimbirra White' – 花白色。 下列各品種為雜交種:
'braidwood Brilliant' – 耐寒的品種。親本為紅火球帝王花及T. mongaensis(蒙加帝王花)。 'Shade of Pale' – 親本為紅火球帝王花及T. oreades(維多利亞帝王花)。 'Shady Lady Crimson' – 花深紅色。 'Shady Lady Red' – 花紅色。 'Shady Lady Pink' – 花粉紅色。 上述三種的親本為紅火球帝王花及T. orea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