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紅學”研究已近百年,從正統的“文獻研究”、“文本研究”到近幾年方興未艾的“草根研究”,受關注程度有增無減,世人針對這部奇書眾說紛紜,誰也說服不了誰。
南京籍“紅樓痴人”段晴也與夫人吳玲,耗時三十載,從內證和外引著手,推出《紅樓夢真相還原》一書。夫婦二人,提出“雷人”觀點:“曹雪芹並非實有其人,只是筆名,《紅樓夢》是1768—1774年由7位女人合寫的,地點就在南京倉山隨園”。
研究成果
一、《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是完整的,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並無分裂之嫌,是根據“大觀園圖”填寫組裝出來的。
二、曹雪芹不是《紅樓夢》作者的真實姓名,只是一組寓意符號,相當於筆名。
三、《紅樓夢》由7位女性用了五年零八個月在南京倉山隨園寫成。上述研究成果,堪稱紅學界的又一“重大發現”。
推斷原因
“曹雪芹”不是作者,那么為什麼把“曹雪芹”三個字白紙黑字的放在文本中?為什麼敢寫“曹雪芹”是“披閱、增刪者”?在記者追問下,段晴也夫婦解釋說:“‘曹雪芹’是作者設定的一組寓意符號,相當於筆名。”
那么真正作者又是誰呢?“是7個女人共同完成《紅樓夢》的寫作。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由賈探春倡議,大觀園成立了詩社,就是隱指成立《紅樓夢》創作團隊。而詩社成員共有7人。這7人中,5人為文字作者、1人為章回結構圖的設計者,1人為批註者脂硯齋。我們找出了其中5人的姓名,包括江蘇常州女詩人王採薇、錢孟鈿、張蠡秋、吳山尊的妻子孫氏、雲南晉寧女詩人李含章。而趙姓作者及《紅樓夢》章回結構圖的設計者由於目前沒有充分資料證實,只能等待進一步考證。” 他們還考證出,在《紅樓夢》中,李紈是錢孟鈿的藝術形象,林黛玉是王採薇的藝術形象,史湘雲是張蠡秋的藝術形象,賈探春是李含章的藝術形象,脂硯齋是吳山尊妻子孫氏的藝術形象,薛寶釵是趙姓作者的藝術形象,妙玉是“《紅樓夢》章回結構圖”設計者的藝術形象。
至於說《紅樓夢》是在南京隨園寫成的,段晴也夫婦的理由是,在文本中賈雨村說他去年到金陵,有一天進了石頭城,從賈家老宅門前經過,看見了寧國府和榮國府。石頭城大範圍說指金陵,即南京城;小範圍說,石頭城僅指金陵遺址石頭山,而石頭山的故址在清涼山,清涼山又是隨園小倉山的源頭。“金陵石頭城”便是“金陵清涼山”,暗寓《紅樓夢》的故事從清涼山起源,“假語存言”的故事從倉山隨園說起,即《紅樓夢》是在倉山隨園所寫。
清詩人富察明義和袁枚都是生活在乾隆朝的人,他們的詩集中留有與《紅樓夢》相關的信息。富察明義說“大觀園是隨園故址”,而袁枚也宣稱:“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他曾說曹雪芹先人為“江寧織府”,這裡的“織”是指寫文章的意思。“江寧織府”暗寓南京隨園是寫作《紅樓夢》的辦公地點。
段晴也夫婦說:“王採薇為了夢想,曾寄居在隨園5年時間。因此,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即甲辰本《紅樓夢》;最後一個定稿本是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庚辰本《石頭記》,7位女性用了五年零八個月,完成了《紅樓夢》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