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異葉澤蘭:多年生草本,高1-2m。莖直立,圓柱形,被長毛, 上部有散生的細紅色斑紋,基部淡褐色或紫色。葉對生,有時上部葉互生;葉片3全裂,少有淺裂或半裂,但花序下的葉不裂,裂片長橢圓形、
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兩面被柔毛及腺點,但上面的毛少而稀呈綠色,下面灰白色毛密而呈淡白色,邊緣有粗鋸齒,具短柄;中裂片較大,長4-9cm,寬1.5-3.5cm,側生裂片較短上,葉柄較短,長約1cm;花序下的葉更小,不裂,卵形或披針形,無柄或有短柄。頭狀花序在莖頂或分枝頂端排成傘房或復傘房花序;總苞片先端圓鈍。
瘦果有腺點;冠毛與花冠等長。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地灌木林緣或林下,以及山坡草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地。
主要價值
【採收加工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類別】活血調經藥;祛瘀止痛藥;除濕行水藥
【性味】味甘;苦;性微溫。
【歸經】歸肝;腎經。
【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除濕行水。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症瘕;腹痛;產後惡露不行;小便淋漓;水腫;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9-15g。外用:適量,搗敷。
草藥鑑別
【性狀鑑別】莖圓柱形,直徑2-7mm,下部木千周,灰棕色,上部嫩莖灰淡綠色,被白色短毛;質脆,易斷。葉多皺縮破碎,完整展平後呈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圓鋸齒,暗綠色或灰綠色,兩面有黃色腺點有短白毛。微臭,味稍苦。
【顯微鑑別】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垂周壁較平直;腺毛較多,頭狀由4個細胞組在,直徑40-44μm;非腺毛有2種,一種由3-7人細胞組成,長132-260μm基部直徑32-40μm;另一種由2-4人細胞組成,中間1或2個細胞常呈縊縮狀,長100-140μm,基部直徑14-16μm,常有淡棕以內含物;氣孔為不定式。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腺毛、非腺毛與上表面相惟,葉脈上非腺毛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