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劃沿革
紅星鄉,原名達連河公社,後因與達連河鎮重名,更名紅星公社。中華民國時期,屬依蘭縣第六區管轄。東北淪陷後,被日本侵略者強占,成為日本移民開拓團的重點地區,設有開拓團本部和部落多處。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定達連河區,後改為第十區。1956年3月,設定達連河鄉。1958年10月,改為達連河人民公社。1964年將達連河煤礦地區和達連河大隊劃出,設定達連河鎮。1979年將達連河公社更名為紅星公社。1984年4月,改為紅星鄉。
行政區劃
全鄉截止2016年共轄7個村民委員會是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230223206200 | 210 | 東升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1 | 220 | 文合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2 | 220 | 文化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3 | 220 | 建榮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4 | 210 | 紅星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5 | 220 | 兆祥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6 | 220 | 合發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7 | 220 | 紅旗村民委員會 |
230223206208 | 220 | 互助村民委員會 |
社會事業
全鄉有中學2所,國小11所,教育設施完備,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中學入學率鞏固率達到95%以上。全鄉有1所鄉級衛生院,11個村級衛生所,醫務人員40人,達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鄉的要求。通訊網路暢通。固定電話入戶率達30%,行動電話達2,000部。
經濟發展
種植業,大力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綠色農業,以品質增效益。大豆選擇高油脂品種,年產量達1萬噸;馬鈴薯是主栽作物,年產優質馬鈴薯13萬噸;甜菜產量可達3.2萬噸;小毛蔥和大蔥,年產量達1.5萬噸,品質好,是遠近聞名的綠色食品;玉米年產量1.5萬噸;葵花年產量3,000噸;芸豆年產量2,000噸。養殖業,每年出欄的生豬達33,000頭、羊6,500隻、肉牛4,000頭、小笨雞10萬隻、鵝5萬隻、藍狐600隻。鄉鎮企業,全面貫徹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全民搞招商,招大商”的戰略部署,從齊齊哈爾引來客商投資500萬元建立了“北方高嶺土有限責任公司”,對高嶺土礦進行開發,生產的高品質產品已遠銷全國各地。天津客商投資600萬元建立的馬鈴薯加工企業誠信澱粉廠,產品遠銷大江南北。全鄉總面積2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萬畝,是全縣水稻主要產區之一和全縣甜菜萬畝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