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斧

紅山文化玉斧

紅山文化玉斧,新石器時代玉器。紅山文化遺物,內蒙古興隆窪遺址中發掘出土。

基本信息

【名稱】 紅山文化玉斧
【類別】 玉器
【年代】 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 紅山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 內蒙古興隆窪遺址中發掘出土

文物簡介

長32.3cm,寬10cm,厚3cm。玉斧採用岫巖綠色玉料琢磨製成。呈深綠色。
器物通體為五色沁。滿身沁斑。紅褐色、牙黃泛白色、黃褐色、青綠色、灰黑等沁色。通體滿漿彌合,蟬形斧柄溝槽包漿最為典型。
造型呈窄長略微梯形。通體磨光,周壁渾圓,坡形且厚重,刃部沒有明顯鋒刃,器身上部中央有兩孔,內徑為1.9cm,孔壁十分周正。斧頂端造型為蟬柄,並用陽紋線棱琢成蟬頭,眼睛和紋飾琢工精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文物評論

有人認為此器物是玉斧,參照史前遺寶書中,中國最早出土的8000年前的玉斧圖錄,從玉料到造型幾乎一模一樣,除去玉斧殘缺的頂端的一段證實不了之外,其餘完全相符。尤其是玉質的光澤晶瑩溫潤,組織縝密透明,聲音舒遠悠揚的特性。
還有人認為此器物是玉圭。眾所周知,石斧在新石器時代既是實用之物,用以砍伐樹木,清除雜草,挖掘根莖,翻耕土地,也是兵器用做戰爭中的武器;同時它還是氏族部落首領們指揮戰爭進退的標識以及他們權力的象徵。因而,石斧演化玉斧、玉斧演化玉圭,自然從一開始就有著不同一般的禮儀意義。無論是斧還是圭,從做工上看,都是早期紅山文化時期典型的原始琢磨工藝。從蟬柄線條的陽紋棱,陰線槽橫刮磨的痕跡上看,不但是手工琢磨,而且用的是原始工具。從選料玉質上看,光澤晶瑩溫潤,色彩絢麗。如此厚重的器物經敲擊錄音後,仍然發出清脆悅耳舒遠悠揚的聲音,證實了許慎《說文解字》中:玉有五德中聲音舒遠悠揚的物理特性,是一件難得的紅山古玉精品。

歷史背景

玉斧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其中包括具有實用性的玉斧、玉鏟玉刀玉戈等生產工具和武器,以及用作裝飾品的玉環玉鐲玉璜玉玦等等。玉斧是一種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縛扎執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寬大則叫鉞。史前時期,石斧曾被作為一種實用的殺人武器,後以玉製成,便演化為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執掌的王權象徵物。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主要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為多。這個時期的玉器雖然片狀較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極少,凡平面之處,中部皆微微隆起,邊緣較薄或有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