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南村[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紅南村]

紅南村[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紅南村]

紅南村是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地處梅縣區石扇鎮與梅江區城北鎮交界處,距梅州城區15公里。紅南村轄區面積5.6平方公里,山林面積6250畝,森林覆蓋率達90%;耕地面積800畝,其中水田350畝;下轄3個自然村(南水坑、大水坑、烏樹墩)、7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70戶620人。

紅南村是梅縣區革命老蘇區村落,是客家古建築保存比較完整、客家民俗文化保存比較完好的村落。

紅南村是“”廣東省衛生村“、“梅州市衛生村“、“梅州市生態示範村”、“梅縣區“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村里衛生環境良好,社會治安環境良好,公共基礎設施完善。

地理位置

紅南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西南部,地處梅縣區石扇鎮與梅江區城北鎮交界處,距梅州城區15公里。紅南村轄區面積5.6平方公里,山林面積6250畝,森林覆蓋率達90%;耕地面積800畝,其中水田350畝;下轄3個自然村(南水坑、大水坑、烏樹墩)、窩裡、蕉園、公王、花樹下、大水坑、牛欄崗、烏樹墩7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68戶605人。

自然環境

紅南村海拔450米,坐北朝南,背山臨水,村落蜿蜒盤踞在群山中間,呈長方形,東西長2000多米,南北寬500多米。屬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水豐沛、物產豐富,山頂松樹、杉木林立,山腰鐵牛鑽石、靈芝等中草藥材叢生,山腳李樹、柚樹、瓜田連片。村中有顆千年古樹,盤踞村心,常年綠葉成蔭。背靠丫髻嶂右峰,一條小河發源於丫髻嶂右峰流經南水坑、花樹下、大水坑的支流在眼拐灣注入巴莊水庫。遠眺紅南村,崇山峻岭,層巒疊嶂,群峰競秀,氣勢雄偉,沉浸在雲蒸霞蔚中。全村多為山間梯田,屬於“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農村,是梅縣區森林覆蓋率較高的村落之一。紅南村中心全景極像一個橢圓形的蜂窩,是典型是“黃蜂揀窩”風水寶地,寓意地靈人傑、人才輩出。

革命老區

村口 村口

紅南村是梅縣區革命老蘇區村落之一。紅南村原名南福村,古時因該村既無水災又無旱災也無戰亂,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故名南福村。民國時期更名為南瑞村。抗戰期間,紅南村先後湧現李森勝(曾任廣東省委常委)、李鼎勝等一批革命戰士。至今,村中仍到處流傳村民不畏威迫、多次幫助共產黨游擊隊員躲避國民黨圍剿的英勇事跡。村裡有首打油詩:“三棟琉屋十八家,無個男人在屋夸,四條天街行下轉,統統都系老人家。”反映了當時紅南子弟支援抗戰的真實寫照。為紀念和傳承這種紅色文化精神,文化大革命時期,南瑞村更名為“紅南村”,並一直沿用至今。

人文歷史

古建築

紅南村是客家古建築保存比較完整的村落之一。據統計,紅南村現有各式客家古建築30多座,古建築保存率達85%。客家民居素來追求天人合一、宣揚儒家文化、蘊含風水命理、旨在祈福納吉。村中建築幾乎全部坐北向南,靠山近水向陽,建築多為就地取材,以杉木、松木為主,村中方形土樓、圍龍屋、疊腳樓等客家古建築隨處可見,但在紅南古建築文化中,祠堂(祖屋)文化又最為顯著。據統計,在全村現有的古建築群中,僅祠堂(祖屋)就有20多座,占三分之二以上,且基本全部保存完好。坐落在村中心的李氏宗祠是全村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祠堂,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繁衍20代人,清朝時期曾出過舉人李選庭,現有市、區人大代表等一批傑出鄉賢。該宗祠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基底為花崗岩石,牆體為客家土磚,柱樑為陳年杉木,門前豎有楣桿石,祠堂正殿常年供拜李氏歷代祖先。每逢祭祀時,熱鬧非凡,祠堂內外置辦宴席40桌以上。石鄉伍公祠是大水坑伍氏開基祠堂,供奉伍氏歷代祖先。每年正月初六祭祀開基祖、三世祖。重修開基祖墓辦酒席50桌、“升龍轉火”辦酒席100桌,熱鬧非凡,轟動全石扇甚至周邊。

民俗

紅南村客家民俗文化保存比較完好的村落之一。對唱客家山歌是紅南人山間勞作或茶餘飯後的主要消遣節目。在紅南村,至今保留著過年蒸糖糕、做豆腐,元宵節做湯圓、舞龍獅,清明節做清明粄、拜祖先,端午節包粽子、喝雄黃酒,中元節食寒食、祭神靈,中秋節做月餅、拜月神等傳統習俗。紅南村雖地處偏遠、生產生活條件較為艱苦,但村民始終心懷感恩、辛勤勞作,生活無憂無慮、怡然自得。因此,紅南村人大多信奉神靈,特別是有地方保護神職能的公王和伯公,與他們最為親近。全村有3座公王廟(其中2座水口公王、1座射獵公王)、3座伯公壇,逢年過節,人們總是爭先拜祭,希望神靈庇護全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相傳舊時每逢春耕夏作、乾旱少雨之時,人民便會到水口公王拜祭,旱情就會得到緩解;每次村民上山狩獵,必要先到射獵公王拜祭,才能滿載而歸。該村還有1處寺廟禪院,分別屹立在五座山峰,又稱“五峰禪院”,相傳鼎盛時期有僧人100多名。此外,紅南村素有崇文重教、尊師重教之傳統,至今仍保留著耕讀傳家、捐資助學之風尚,該村外出鄉賢每年都會自發捐資幾十萬元用於獎教助學。

客家民居崇尚天人合一、宣揚儒家文化、蘊含風水命理、旨在祈福納吉。在紅南村,人們講究風水和團結,喜歡依山近水向陽聚集而居,建築坐向幾乎都是坐北向南,且大屋門前多有橢圓形、半月形及圓形的池塘,村中房屋檐角相挨,以石徑連線各民居建築。建築用材多是就地取材,以杉木、松木為主,村中方形土樓、圍龍屋、疊腳樓等客家古建築隨處可見,私塾、橋樑、古道、廟宇神壇等公共建築分布合理,村民聚族而居,晴耕雨讀,守望相助。雖歷經數百年,紅南村仍保持著原始的地理布局與空間格局,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清晰的客家文脈,村民仍從事傳統的農耕生產與傳統生活方式,石磨、谷礱、風谷車等傳統客家生產用具和生活用器仍隨處可見,以“活態”形式傳承著客家傳統風俗習慣。

村落布局

歷史布局

紅南村[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紅南村] 紅南村[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紅南村]

村中道路的開闢、灌道水圳的布局、橋樑的架設、 涼亭的定位等等,充分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守望相助的傳統習俗和客家人對居住環境的科學規劃與建設。“山、水、田、林、路”的布局依山形地貌,乘勢而為,自然村落的空間格局具有一定的連線性,至今仍完整的保持明清時期的選址和歷史的空間格局。

美麗鄉村

紅南村是梅縣區“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早在2001年前,村內道路就由該村熱心鄉賢捐資全部實現硬底化,2012年底裁彎取直擴建。村道兩旁鋪設有專門的綠色花帶,同時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里衛生環境良好,村民保潔意識較高,民居內部環境整潔,有垃圾桶40多個,垃圾集中收集房1間,生態公廁2座,還配備有專職保潔員每天進行定時清理,2015年獲評“梅州市衛生村、2016年獲評“廣東省衛生村”;社會治安環境良好,村頭村尾都設立有治安崗亭,並且專門聘請治安員進行全天候值班巡查;公共基礎設施完善,既有鄉村公園,又有健身廣場,還有農家書屋,每當夜幕降臨,村中男女老少總會不約而同走出家門,或喝茶閒聊,或運動健身,或載歌載舞,場面甚是熱鬧。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外出鄉賢的大力捐助下,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在紅南村,大部分人家裡仍然完整保存著蓑衣、風車、谷礱、石磨、耙等一批客家傳統生產生活工具,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怡然自得。

紅南村李子 紅南村李子
紅南村夜景 紅南村夜景
紅南村 紅南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