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南星

紅南星

又名象頭花、大半夏、三步跳等,分布於我國西南及廣西等地,乃中草藥,可用於散瘀解毒,消腫止痛,但過量會引起中毒現象,需慎用。

基本信息

紅星南又名象頭花、大半夏、三步跳等,分布於我國西南及廣西等地,乃中草藥,可用於散瘀解毒,消腫止痛,但過量會引起中毒現象,需慎用。

基本信息

【別名】紅南星、母豬半夏、大半夏、獨葉半夏、小獨腳蓮

【來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紫盔天南星ArisaemafrancketianumEngl.,以塊莖入藥。夏季採挖,曬乾。

性味歸經

辛,溫。有大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雲南民間反映塊莖有毒。小鼠腹腔注射20g/kg塊莖的水提取液,出現呼吸困難、後肢癱瘓、抽搐死亡;小鼠腹腔注射塊莖的氯仿或甲醇提取物1000mg/kg,出現肌張力增加、豎尾、呼吸困難,個別動物對觸覺敏感。

功能主治

散瘀解毒,消腫止痛。用於胃痛,乳腺炎,瘡癤腫毒,頸淋巴結結核,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3~5分,泡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象頭花·中藥材·版本二

基本信息

【出處】本品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卷二十三毒草類,云:象頭花生雲南。紫根長須,根旁生枝,一枝三葉,如半夏而大,厚而淡。一枝一花,花似南星,其包下垂,長尖幾二寸余,宛如屈腕,又似象垂頭伸鼻,其色紫黑,白筋凸起,條縷明勻。以上所述及附圖,據其形態及產地,與今天南星科象頭花相符。 

【拼音名】XiànɡTóuHuā

【別名】母豬半夏、岩芋、獨葉半夏、紅半夏、山半夏、小獨腳蓮、紅南星、大半夏、狗爪南星、岩半夏野芋頭、南星、野磨芋、三不跳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象頭花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aemafranchetianumEngl.[A.purpureogaleatumEngl.]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

象頭花,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直徑l-6cm或更大,周圍有多數直徑l-2cm的小塊莖,均肉紅色。鱗葉2-3,被外形,膜質,最內的長13-20cm,淡褐色,帶紫色斑潤,包圍葉柄及花序柄,上部分離。葉1,葉柄長20-50cm,肉紅色。幼株葉片輪廓心狀箭形,全緣,腰部稍狹縮,兩側基部近圓形;成年植株葉片綠色,背淡,近革質,3全裂,裂片無柄或近無柄,中裂片卵形,寬橢圓形或近倒卵形,基部短楔形至近截形,驟狹漸尖,長7-23cm,寬6-22cm,側裂片偏斜,橢圓形,比中裂片小,基部楔形,均全緣;側脈5-10對,集合脈距邊緣3-6mm,有明顯的網脈。花序柄短於葉柄,肉紅色,花期直立,果期下彎180°。佛焰苞污紫色、深紫色,具白色或綠白色寬條紋,管部長4-6cm,圓筒形,粗1.2-2cm,喉部邊緣反卷;檐部下彎成盔狀,漸尖,有長5-6cm以上的線形尾尖,下垂;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紫色,長圓錐形,花疏,長1.5-4cm,粗2.5-6mm,雄花具粗短的柄,花葯2-5,藥室球形,頂孔開裂,附屬器綠紫色,圓錐狀,長3.5-6cm,由中部以下開始下彎,有時幾彎成圓圈;雌花序圓柱形,長1.2-3.5cm,粗0.8-2cm,花密,子房綠紫色,頂部扁平,近五角形,下部棱狀楔形,柱頭明顯凸起。漿果綠色,乾時黃褐色,倒圓錐形,長1.2cm,粗5mm;種子l-2,倒卵形或卵形,淡褐色,骨質,表面泡沫狀。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60-3000m的林下、灌叢或草坡。資源分布:我國特有,分布於西南及廣西等地。

他信息

【性狀】性狀鑑別:塊莖扁平,主塊莖上周邊著生數個突出的小側芽,略似爪,直徑l-6cm,表面深棕色;質堅硬,角質。氣微,味微辛、麻。

【藥理作用】象頭花水浸液20g/kg給小鼠腹腔注射可因抽搐死亡,氯仿或甲醇部分也有毒性。

【性味】味辛;性溫;大毒

【功能主治】散瘀解毒;消腫止痛。主食積胃痛;乳癰;瘰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內服宜慎。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