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重錢幣

而在錢幣上既稱寶又有紀重,並且是有系統、能成套的方孔圓錢,則首推明太祖朱元璋所鑄的洪武通寶紀重錢。 朱元璋稱帝之前,就曾鑄造過大中通寶錢。 朱元璋首先推行洪武通寶紀重錢,從而統一了全國的貨幣,結束了元末以來的混亂狀態,對促進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介紹

銖兩錢幣時期,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到公元621年唐高祖下令鑄“開元通寶”錢結束,共800餘年。所謂“銖兩錢幣”就是錢體上鑄有標明錢幣重量的文字,也稱作“紀重錢幣”,這一時期的錢幣錢文由原先紀地的性質變為紀重性質,錢文以篆字為主,在南北朝時出現了由篆書向隸、楷過渡的趨勢。多種錢幣形態並存的局面宣告結束,方孔圓錢成為貨幣的主流。

相關

在我國方孔圓錢的歷史上,唐以前多數以重量作為錢幣名稱,如半兩、三銖、四銖、五銖等。唐以後則改稱寶,如通寶、元寶、重寶,前面再冠以年號、國號之類。而在錢幣上既稱寶又有紀重,並且是有系統、能成套的方孔圓錢,則首推明太祖朱元璋所鑄的洪武通寶紀重錢。朱元璋出身佃農,曾入皇覺寺為僧。元末紅巾軍起義爆發,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受到郭的賞識。郭死後,他統率其部,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封號。其後勢力不斷擴大,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的軍隊,又北伐元軍,統一全國,定都南京,建元洪武,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帝之前,就曾鑄造過大中通寶錢。1368年,朱元璋稱帝之後,頒布洪武通寶,分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正面均為洪武通寶,錢背穿右側,各有一錢、二錢、三錢、五錢和一兩等紀重文字。規定百分之百用銅,生銅一斤鑄小平錢一百六十枚,折二錢八十枚,折三錢五十四枚,折五錢三十二枚,折十錢十六枚。當時一斤為十六兩,錢如其重,由戶部寶源局統一鑄造,嚴禁私鑄,各行省設寶泉局與寶源局並鑄,背文還有北平、豫、濟、京、浙、福、鄂、廣、桂等紀地錢。朱元璋首先推行洪武通寶紀重錢,從而統一了全國的貨幣,結束了元末以來的混亂狀態,對促進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後來因推行“寶鈔制”,這種有系統能成套的紀重錢也就中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