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炎

紀炎

紀炎,男,1985年生,2009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 ,著名笛簫名家、笛簫製作家。多年來致力於大漆笛簫的演奏、製作、教學,創立大漆笛蕭技術, 突破竹笛不開裂技術。人送外號 “笛鬼”。現為中國民族管樂學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河北民族管弦 樂協會理事 。中國大漆工藝研究會會員。

個人簡介

紀炎,籍貫山東,1985年生,人送外號“笛鬼”,自幼學習竹笛,於2005年考入藝術院校專修竹笛,2009年畢業於山東藝術院。期間跟隨著名笛子演奏家曲祥學習竹笛。同年去中央音樂學院進修,學習竹笛、洞簫以及音樂理論知識。兩年後來到竹笛之鄉浙江杭州銅嶺橋學習竹笛洞簫製作技術。期間跟多名竹笛製作大師學習研究交流製作技術,博採眾家之長,創立了自己的笛簫品牌:紀炎牌。

專業成就

選材

浙江杭州竹子最適合做笛子,也是全國品質最好的竹料,但是也需要精挑細選。浙江餘杭的銅嶺橋盛產苦竹。苦竹是白竹的一種,它質地堅硬,內徑統一。與其它品種的竹子所不同的是,苦竹的竹節通常是一整節的,因此自古以來便被認為是製作竹笛的上等材料。上海、蘇州等江南的民族樂器廠以及國內的制笛人都慕名去銅嶺橋採購竹材。據說明清時代,銅嶺橋苦竹製作的竹笛曾作為貢品被送進宮廷。

製作笛子的關鍵是音準。因為竹子是天然長成的材料,竹子的內徑有圓有扁、有大有小,大頭與小頭的內徑與外徑也不同,故內徑不宜用人工將它加工到理想的尺寸。如果非要加工內徑的話,則必須把竹子內徑里的一層堅硬的竹壁去掉,但那樣製成的竹笛所發出的聲音就會發乾、發空,達不到好的音色效果。因此一支好的竹笛,只能尋找天然內徑匹配的竹子來製作。“選擇內徑、外徑尺寸相符合的材料製作竹笛,這樣音律就會準確”,關於竹笛的音色,這要取決於材料的好壞以及加工製作的方法,比如笛孔的大小、斜度、內外徑的比例等等。竹壁太厚了聲音發悶,太薄了聲音則發飄。一般音色好的笛子,竹壁不薄不厚,多採用有分量的經年老竹,這樣的竹材製成的笛子音色就能夠統一,以4-5年竹齡的竹子為制笛材料最為適宜。制笛的竹材一般應乾燥兩年以上,自然陰乾,這樣的竹子製成笛子後音色好,還不易乾裂。“自然陰乾的竹子也有水分,因此在烤竹子時,火候必須掌握好,不能烤得太乾,又不可裡面存留太多水分,這樣的竹子製成竹笛後音色圓潤”。

用漆

漆稱之為生漆,采自然漆樹的汁液為原料。漆樹原產於中國,漆器髹飾工藝是我國先民的偉大發明,流傳東南亞並深刻的影響了東南亞,特別是日本漆器工藝,變化奇巧的傳統漆器裝飾,凝集古代漆工的聰明才智。它是我國八千年工藝文化的結晶,是我國造物藝術發展的歷史見證,早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時期,我國先民已經是木碗上髹飾朱漆,遠古新時代漆器注重器物實用,以輕便、美觀、耐用、抗腐蝕等優點成為工藝用品的主角。製作一隻大漆竹笛需要幾十天的時間,這源於大漆的特性,他的乾燥需要溫度濕度很合適的情況下才可以。

研究

經過幾年對大漆的研究學習,並赴全國各地拜訪大漆工匠藝人,成功地將大漆工藝用於竹笛之中,研究出了不開裂的大漆竹笛,進一步提升了竹笛的音色品質。音色清脆通透,明亮耐用,防腐蝕,而且用漆之後,紋理清晰通透。最早大漆用於樂器都是諸於古琴,然用於竹笛早已失傳,也少有書籍記載,“紀炎”樂器由工藝師紀永碩先生拜訪全國多名大漆工藝大師、專家學者,使用於笛簫之中,使產品融高貴、典雅、端莊、亮麗於一身。並且運用大漆製作工藝裡邊的脫胎工藝用於竹笛表面,達到了永不開裂的效果,並且竹笛音色進一步提升,竹笛音色變得更加集中,乾淨。大漆用在洞簫之上,內外都有大漆。經眾多專家的評定,使用大漆後對於音色的效果更加明顯,音色明亮、清脆、通透、渾厚及金石之聲。大漆另外的優點更在於耐用、防腐蝕,使用多年還是鮮亮一新,而且對於笛簫的防裂效果尤為突出。

成果

自從2011年第一支大漆笛簫問世,紀炎大漆笛簫遠銷海內外,並經常作為中國的禮物被很多音樂愛好者送給外國友人,備受讚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