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廷洪

民國7年,南平教區會考,他名列第一。 於民國21年擴建,他自己動手仿鑄水渦輪機,增裝一台功率32千瓦發電機。 民國38年,南平水稻白穗病嚴重,糧食減產。

紀廷洪,南平縣(今南平市)夏道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九月二十三日。家庭清貧,光緒三十四年在水碓加工土紙漿時,不慎右臂被擊斷,截肢治療。
民國4年(1915),紀廷洪到南平教會做雜務,求知心切,業餘在教會學校教室外聽課,承師同情,工余進教室傍聽。民國7年,南平教區會考,他名列第一。經教會醫師蘇雅各介紹加入協和建築部當雜工,工余刻苦鑽研建築技術,得到留美回國工程師林緝西推薦,從事繕寫工程說明書、曬圖等工作。民國12年,考試成績優異,獲準正式聘用。從此他奔波於福清、古田、南平、沙縣和順昌等縣,參與建築醫院、禮堂、教堂等工程的設計、施工。為取得學歷,紀廷洪進省第三師範學校(校址南平)邊工作邊學習。考試名列前茅,取得文憑。
紀廷洪於民國16年,在親友支持下,在夏道集資,租賃夏道橋頭劉家水碓,改裝舊的木質水輪,以牽引一台功率為3千瓦直流發電機,於翌年發電,成為閩北第一座水電站,亦為全省首座民辦水電站。
民國19年,紀廷洪邀陳必珍共同勘測選址,在西芹合坑村附近塔嶺峰高山的龍井瀑布處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壩,安裝功率32千瓦發電機,第二年竣工發電。於民國21年擴建,他自己動手仿鑄水渦輪機,增裝一台功率32千瓦發電機。至民國26年11月裝機容量增至132千瓦,年發電100萬千瓦小時。後該電站由福建省政府建設廳接管。合坑電站建成後不斷擴建,為推動南平水電事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紀廷洪還積極支持和協助山區其它縣發展水電事業。民國20~28年,他為順昌白龍泉、尤溪諳頭、邵武、建寧、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永安和龍巖等縣的小型水電站勘測、選址,指導施工和繪製、仿製水渦輪機圖樣等。
紀廷洪還在造紙、製造火柴、建築工程設計、消滅病蟲害和抗禦自然災害等方面做出貢獻。抗日戰爭期間,依賴進口的洋紙來源斷絕,山區土產毛邊紙不能油印。他預見商情,在自家後院設紙槽,與鄭文明(原榕紙廠技術員)共同試製防油墨滲透的改良紙成功,並大力推廣技術,讓廣大紙農大量生產本色改良紙,滿足了從沿海內遷南平、建甌的“東南”、“南方”、“閩北”和“民主”等四家報社及課本印刷用紙。
民國29年,福州淪陷,福州建華火柴廠內遷南平,雙塔牌火柴主要原料氯酸鉀進口斷絕,火柴廠被迫停產。紀廷洪和陳玉光等人,在延郊磨石坑溪澗建廠,自行設計木桶開敞式水輪機發電,電解生產氯酸鉀成功,既解決了火柴原料難題,又生產出燒鹼、肥皂等副產品。
民國37年,紀廷洪以工程學會分會長身份出席在台北召開的中國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
民國38年,南平水稻白穗病嚴重,糧食減產。他主動深入農村宣傳科學知識,動員農戶早挖稻根、早翻土、深放水,教導農戶消滅螟蟲災害和興修水利,促進來年豐收。第二年冬又指導吳坑村設計興修水壩(斗壩)、引水渠。
全國解放前夕,有人勸他去台灣赴美國,他拒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省實業廳派楊家聲請他協助接收國民黨峽陽兵工廠,他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
1950~1951年,紀廷興主持設計50年代延城最大最堂皇的建築物——工人禮堂和綜合樓,並將所得的設計費和獎金捐獻給抗美援朝。1961年,尤溪縣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他不顧年過花甲和瘦弱身體,隨地委領導跋涉災區,考察災情,賑濟災民。途經建築工地,因工作架倒塌,已殘疾的右臂又受重傷,但仍堅持帶病工作。
紀廷洪歷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南平縣人大副主席、政協副主席,南平縣科協副主席等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又受衝擊,於1976年2月15日病逝,終年76歲。1980年,南平市人民政府為他平反昭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