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詩人說,它是詩化的哲學;
哲人說,它是充滿哲理的詩;
戀人說,在這裡,我找到愛的真諦;
藝術家說,在這裡,我看到靈魂的顏色;
年輕人說,在這裡,我找到火一樣的熱情;
老年人說,在這裡,我找到生與死之間的道理!
在阿拉伯現代文學史上,紀伯倫是一頁傳奇;在世界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也是獨樹一幟。他的作品融合了東西方心靈精髓,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恆的箴言。詩人說,它是詩化的哲學;哲人說,它是充滿哲理的詩;戀人在這裡看到愛的定義;藝術家在這裡看到靈魂的顏色;年輕人在這裡找到火一般的熱情;老年人在這裡找到生死之道......
《紀伯倫的詩》包括《先知》、《沙與沫》、《瘋人》、《流浪者》等作品,它代表了紀伯倫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用英文所寫的作品。
《先知》是紀伯倫巔峰之作,一經出版就轟動了全世界,譯文多達五十幾種語言,歐美評論家將它與泰戈爾的《吉檀迦利》相提並論,稱之為「東方最美妙的聲音」。它超越時空、國界的限制,展現人類共同的情感,滿足不同心靈的需求;它富於音韻之美的文字,宛如天籟之音,傳達出人生的真理,讓所有困頓彷徨的人們,得到慰藉與鼓舞!
紀伯倫作品受到如此的歡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因為他深沉的哲學思考與火一般的激情,更主要是人們從他那睿智的人生哲理中得到頓悟!這一點在《瘋人》、《沙與沫》、《流浪者》中展現得十分明顯。
《瘋人》是紀伯倫用英語寫的第一部最具諷刺性、思想最深刻的作品。書中一篇篇語言優美、含義深刻的寓言,頌揚了真善美,鞭撻了虛偽、懶惰與怯懦。字裡行間里滲透著詩人對社會和自身全新的認知!
《沙與沫》是紀伯倫的一部格言集,字數不多,長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長的有十幾句,但句句都充滿了詩情和哲理,闡明他對人生、愛情、藝術與生死等重大問題的理解。
《流浪者》是紀伯倫晚期的作品,同樣是通過一則則寓言故事,描述了形形色色的生活,猶如一位白髮蒼蒼的長者在向年輕人傾訴自己的心聲。
紀伯倫的作品是年輕人心靈的初戀,也是長者歷經世事,驀然回首的感悟,任何時候打開本書,就像打開了通往靈魂的視窗,讓你領略這位先知雋永不朽的哲思。
作者介紹
卡里‧紀伯倫
(1883年~1931年), 生於黎巴嫩北部臨海的貝什里村(Besharri)一個宗教氣息濃厚的家庭。童年時期,母親教他阿拉伯文和法文,又專門請家庭教師教他英文。1888年,隨母親和同母異父的哥哥及兩個妹妹離開家鄉,移居美國波士頓。全家在唐人街過著清貧的日子,紀伯倫則被送進美國公立學校學習英語,在那裡奠定了他紮實的英文基礎。後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後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等。散文有《音樂短章》,散文詩集有《淚與笑》、《暴風雨》,詩集有《行列聖歌》,以及《珍聞與趣談》、《與靈魂私語》等。他用英文寫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瘋人》。此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先知》《沙與沫》、《人之子耶穌》、《先知園》、《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先知》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論述愛與美、生與死、婚姻與家庭、勞作與安樂、法律與自由、理智與熱情、善惡與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會問題,充滿比喻和哲理,具有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充滿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