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糖尿病損害視網膜主要是由於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滲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變形和滲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嚴重性和視力下降的程度與血糖水平控制情況以及患糖尿病時間的長短有關。患病時間長短尤為重要,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後才出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在非增殖性(單純型)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小毛細血管發生破裂和滲漏。在每一膨大的毛細血管破裂之處,形成一有血蛋白沉澱的小囊。醫生根據眼底檢查可發現這些改變。螢光素血管造影(一種診斷方法,醫生於患者靜脈注射染料,待染料隨血流到達視網膜時進行眼底照相)有助於確定病變的程度。早期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可不引起視力下降,但視網膜小片出血可引起局部視野缺失、如果出血累及黃斑部,視力將明顯下降。
在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損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長。新生血管生長對視網膜有害無益,其可引起纖維增生,有時還可導致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也可長入玻璃體或引起玻璃體出血。與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相比,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對視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導致嚴重視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預防:
預防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糖尿病,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患者在診斷糖尿病後的5年內,每年應常規進行眼科檢查,這樣可早期發現視網膜病變並早期給予治療,使視力得以保存。治療: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包括全身治療和眼部治療。全身治療包括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改善腎功能以及藥物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的結果。因此嚴格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的重要前提。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接近正常或7%以下,早期控制效果更好。控制血壓也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的重要方面。大量研究表明血壓特別是收縮壓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關,高收縮壓的患者更容易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應在正常範圍以下,最好收縮壓控制在<135mmHg。全身藥物治療主要套用羥本黃酸鈣類藥物,其藥理作用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粘度,改善血小板的聚集性。目前國產藥物有多貝斯和安多明等已經套用於臨床。
眼局部治療包括雷射光凝、玻璃體注藥和玻璃體手術治療。雷射光凝治療主要適用於危害視力不重的早期及中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注藥多作為其他治療的輔助手段;玻璃體手術治療用於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併發症包括玻璃體出血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