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背景

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隨即下令組織部隊北伐。其中臨危趕到的粵軍,在1月上旬渡江北伐積極迎敵。士氣高昂的官兵沿著津浦線一路上力克固鎮、宿州,而且愈戰愈勇,勢如破竹,終於與兄弟部隊在2月中旬收復甦北重鎮徐州。張勛的辮子軍節節敗退,清王朝回天乏力,不久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
人們將此次北伐征戰中犧牲的61位粵軍官兵忠骸,安葬於金陵西郊的莫愁湖西南側。整個墓園呈中西合璧式風格,正門朝南,入門後有樹木夾道。園內每位犧牲者一穴,墓地不起墳包,皆平列於地上;每座墓上還平嵌長方形石碑,上面鐫刻烈士姓名。1912年3月,孫中山特地親筆敬書“建國成仁”四個大字,鐫刻成碑立在眾墓之前,旁邊還樹有辛亥革命元勛黃興親筆題寫的“粵軍殉難義士之碑”,而墓碑祭文則由時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的姚雨平撰寫。墓園正中另外建有一座鉛頂石柱六角亭,以供人憑弔之餘小憩。
後續
在歷經30多年的滄桑變遷後,這座建於1912年的墓園已經“碑殘墓毀,蔓草叢荊,淪為鄉人飼鴨之場”。1948年,國民政府曾為此撥款予以重修,並將當時粵軍出發前因製造彈藥而身亡的炸彈營營長周達,與原先61位將士遺骨合葬於一個大墓瑩中。而一旁樹立的《重修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記》石刻碑文,則由國民黨要員鄒魯撰寫。“文革”時期,該墓遭到毀壞。後來在鄧穎超、廖承志等人的關懷下,1979年又重新予以修建。英烈雖已故世,然而風範常存,蹀躞於此更加令人興景仰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