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南梆子
南梆子,又名卜魚、廣東板。《清朝續文獻通考》:“卜魚之用等於點鼓或代拍板,南方之節樂器也。”是長方形木製中空體,長23—24.5、寬9、厚6厘米,中間為...
簡介 結構特點 類型 藝術特色 起源 -
粵劇[傳統戲劇]
粵劇(Cantonese Opera),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
歷史溯源 表演藝術 表演方式 行當分類 行內術語 -
粵劇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廣府戲”,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等廣府民系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
概述 歷史 行當分類 化妝服飾 行內術語 -
梆子調
〖梆子調〗亦稱梆子腔,在我國戲劇有四大聲腔系統:皮黃、梆子腔、高腔、崑曲,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留存劇目最多的,當數梆子腔。
簡介 聯曲體 發展過程 -
粵劇名人
粵劇,漢族地方戲曲,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公元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
紅線女 羅家寶 白雪仙 馬師曾 歐凱明 -
佛山粵劇
粵劇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廣東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使用粵方言地區的城鄉。明末清初,弋陽腔、崑腔傳入廣...
-
紅線女粵劇流派是中華文明和嶺南文化不朽豐碑
。據考證,粵劇起源於明代中葉,是由北方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代表作有《紅線女粵劇流派是中華文明和嶺南文化不朽豐碑》、《上古舜帝南巡力證...藝術欣賞》、《窮楔論》等。原文閱讀紅線女 粵劇流派是中華文明和嶺南文化不朽...
原文閱讀 作者簡介 -
梆子
梆子,又名梆板,中國打擊樂器。約在中國明末清初(十七世紀),隨著梆子腔戲曲的興起而流行。梆子由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組成。長25厘米的一根為...
歷史源流 道具材料 具體類型 演奏方法 梆子腔 -
胡不歸[粵劇劇名]
粵劇《胡不歸》開山於1939年,是薛覺先、上海妹、半日安的名劇,經歷了近70年,至今仍不時為香港及國內粵劇班搬演;劇中選段如《慰妻》、《逼媳離婚》及《哭...
創作背景 歌詞 -
揚州耀
揚州耀揚州耀是清未民初之交,粵劇大班中首屈一指的花旦,著名粵劇...、《申報》評介粵劇文章選錄夜觀粵劇記事予去粵幾及十年,珠海梨園久不寓目。昨榮...(1873)八月初觀粵劇連年以來,粵劇盛行於滬濱,引起社會人士之競觀。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