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寒生

粟寒生

粟寒生,男,侗族,湖南會同人,1947年出生。開國大將粟裕次子,1968年初參加解放軍,從事海上艦艇作業,曾在海軍服役多年,後轉業至交通部、中國遠洋公司,曾任遠洋公司副經理。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6日16時23分在上海瑞金醫院不幸辭世。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粟寒生粟寒生
1947年出生,建國後才與父親長期生活在一起。最令他難忘的是,父親帶他出席一些正式場合,多次見到了毛主席

1968年初參加解放軍,受父親影響,從事海上艦艇作業,曾在海軍服役多年,後轉業至交通部、中國遠洋公司,曾任遠洋公司副經理,後任中國遠洋公司副經理。

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9月6日16時23分在上海瑞金醫院不幸辭世。

家庭成員

粟裕和楚青粟裕和楚青
父親: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
母親:楚青,原名詹永珠,出生於1923年3月,祖籍江蘇省揚州市。國小畢業後,考取了省立揚州中學。

1937年12月,揚州淪陷後,就讀於上海省立揚州中學滬校班。
1938年11月底,15歲的她在皖南參加新四軍。進入新四軍教導總隊第八隊、新四軍軍部速記訓練班學習。
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1年12月26日,18歲的楚青與34歲的粟裕在新四軍司令部結為終身伴侶。
大哥:粟戎生,1942年生,原籍湖南會同,生於江蘇揚州。粟裕之長子,侗族。

人物關係

父親

粟裕粟裕
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生,湖南會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井岡山鬥爭,轉戰贛南、閩西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被朱德讚譽為“青年軍事家”。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轉戰閩浙贛皖邊。1935年1月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在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開闢浙南遊擊根據地。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獨立領導部隊開展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4月任新四軍第2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首戰韋崗告捷。接著率領第2支隊在南京、蕪湖、潥水地區抗擊日軍。1939年8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同陳毅一起,率部開闢了蘇南抗日根據地。

1940年7月率部挺進蘇北,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副指揮兼參謀長。10月參與指揮黃橋戰役,粉碎了4倍於己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鞏固發展了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創了華中敵後抗戰的新局面。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1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書記。在臨江瀕海、交通發達的平原水網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挫敗日偽軍頻繁“掃蕩”、“清剿”和“清鄉”,建成了鞏固的蘇中抗日根據地。

1944年3月開始對日軍發動局部反攻,組織指揮車橋戰役,創華中敵後殲滅戰的範例。同年12月率第1師主力南渡長江,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又兼中共蘇浙區委員會書記,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闢了浙西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所部在天目山區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3次自衛反擊戰,率先實現了從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華中、華東和第三野戰軍主要指揮員,組織指揮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常委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

大哥

粟戎生,1942年生,原籍湖南會同,生於江蘇揚州。粟裕之長子,侗族。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晉升中將軍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