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汝厚

全體股東熱烈鼓掌通過,自此誕生了當時僅次於中興煤礦全部民族資本的山東第二大礦--華豐煤礦。 到1918年,米汝厚任華豐煤礦經理十年間.更新了設備、採用了德國機器,安裝了鍋爐、發電機、鋪設了井下鐵路、井深達480米,年產煤達到了6萬噸。 但都挺了過來,使企業得到持續發展,米汝厚鞠躬盡瘁、積勞成疾,病故於1918年華豐煤礦經理任上。

米汝厚(約1853年-1918年),字獻臣,清末民初民族資本家。山東濟寧州人,回族,江蘇候補知縣,寧陽華豐煤礦創始人、終生經理。
其父米協麟做過清朝東明縣知縣,曾在洋務派大官僚李鴻章支持下興辦“嶧縣中興礦局”;後改組為“棗莊中興公司”(曾用名:華德中興公司)並發展成為山東、也是全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煤礦企業。
米汝厚幼承家學,隨其父在中興礦初涉礦務,又於1893年(光緒九年)應金銘函招至棗莊,與紳士金銘、李朝相共同創辦“公興民礦”;該礦是中興礦局被封禁後.華德中興公司開辦前的過渡,後併入華德中興公司。米汝厚在公興民礦創辦過程中,更加精熟礦業並樹立獨立創業之志。
光緒卅年(1904年),米汝厚由棗莊到寧陽縣磁窯村附近開礦,先與當地紳士魏以坤合作,後魏退股;米汝厚獨立辦礦,為謀發展、積極向官府申領開礦執照、簽約租賃礦區土地三十二年、劃定礦界.購買關閉境內無序亂采小煤井。以杜隱患,排除干擾.鍥而不捨,籌集股金銀洋四萬二千餘元。於清光緒卅四年(1908年)在寧陽縣東磁窯村王家大院召開股東大會,米汝厚提議:“我們辦礦就要給煤礦起個好名字,以“華豐”命名.‘華’指中華.華麗.華茂;‘豐’指豐收.豐滿.豐裕之意。全體股東熱烈鼓掌通過,自此誕生了當時僅次於中興煤礦全部民族資本的山東第二大礦--華豐煤礦。
到1918年,米汝厚任華豐煤礦經理十年間.更新了設備、採用了德國機器,安裝了鍋爐、發電機、鋪設了井下鐵路、井深達480米,年產煤達到了6萬噸。並採用當時先進的資本主義公司制度、較科學地管理企業,十年間.除分紅外,積累資金十七萬元,用於煤礦擴大再生產;也曾經歷土匪綁票勒索,侵占搶劫。但都挺了過來,使企業得到持續發展,米汝厚鞠躬盡瘁、積勞成疾,病故於1918年華豐煤礦經理任上。由於華豐煤礦十幾年的發展,在煤礦駐地形成了京滬之間的工業名鎮-華豐鎮;“華豐”作為地名.鐵路站名沿用至今。
華豐煤礦在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紀的初葉,華豐和中興兩家煤礦南北呼應,成為津浦鐵路線上的兩顆黑色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