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株高50厘米,大花種,花色有金黃、橙、檸檬黃、杏黃等,具有深色花心,其中1998年新品種米檸檬卡布勞納(KablounaLemonCream),其特點為:米色舌狀花,花心檸檬黃色。
生長規律
金盞菊植株矮生、密集,花色有淡黃、橙紅、黃等,鮮艷奪目,是早春園林中常見的草本花卉,適用於中心廣場、花壇、花帶布;
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乾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早春正常開花之後,8月下旬秋播盆內,降霜後移至8-10℃溫度下培養,白天放室外背風向陽處,嚴寒時放在室內向陽窗台上。一周左右澆一次水,保持盆土濕潤,每月施加一次複合液肥,這樣到了隆冬季節即能不斷開花。八月下旬露地秋播。
金盞菊喜陽光充足,忌酷熱,較耐寒,大苗能耐一9℃低,小苗易遭凍害。喜疏鬆肥沃,pH值6.5-7.5的土壤。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0-221,小苗生長溫度為15℃左右。
生產上金盞菊一般用種子繁殖。優良品種也可用扦插擴繁。金盞菊種子大小差很大,如催芽72,小時,大粒種子發芽率62.5%低,小粒種子22.5%,所以育苗時儘量用大粒種子。種子採集後可置室內通風處陰乾,不可在烈日下暴曬。
金盞菊是春季花壇的主要美化材料之一,色彩鮮明,金光奪目,可定植於花壇或組成彩帶,也可盆栽,亦可作切花使用。金盞菊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二年生栽培,株高30厘米至50厘米,全株疏生細毛。葉互生、長圓至倒卵形,葉緣疏生小齒,葉基部抱莖。花頂生,果實為瘦果,外形多變;花期4月至9月。因其適應性強,又具有一定的耐寒力,可於頭年10月上旬播種於露地苗床,待長出3片真葉,天氣漸冷時,再蓋上小拱棚越冬。來年3月下旬即可見花;清明過後方可移栽於露地花壇中。亦可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於露地小拱棚中,於4月中、下旬移栽於露地花壇,5月上旬可見花,供園林綠化用苗,可形成美麗的景觀。播種時應注意兩點:第一播種時覆土要薄,以不見種子為度,第二播種量要大。
分布情況
產於我國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雲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長於山坡撩荒地、山坡草叢、水邊或疏林陰處。海拔30—2700米。
栽培繁殖技術
用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作基肥,化學肥料可作追肥,一般多春播,也可夏播和秋播,播後2一3個月就能開花。可根據需要分批播種控制花期。 矮型種2~3月在溫室內播種或3月在陽畦內播種,5一6月即可開花;4~5月露地播種7~8 月開花;7月上申旬播種,可在"十一"開花;8月上中旬播種,幼苗在冷床中越冬,翌年"五一"開 花。中型品種5~6月播種,8~9月開花;8月播種需冷床越冬,翌年5~6月開花。高型品種春 夏皆可播種,均於秋季開花,但以初夏播種為宜,早播種開花時株高葉老,下部葉枯黃。
主要價值
觀賞
適用於中心廣場、花壇、花帶布置,也可作為草坪的鑲邊花卉或盆栽觀賞。長梗大花品種可用於切花。
金盞菊的抗二氧化硫能力很強,對氰化物及硫化氫也有一定抗性,為優良抗污花卉,也是春季花壇的主要材料,可作切花及盆栽。
金盞菊富含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幾乎各部位都可以食用;其花瓣有美容之功能,花含類胡蘿蔔素、番茄烴、蝴蝶梅黃素、玉紅黃質、揮髮油、樹脂、黏液質、蘋果酸等。根含苦味質,山金東二醇;種子含甘油酯、蠟醇和生物鹼。放入洗髮精里可以使得頭髮顏色變淡。
藥用
花、葉有消炎、抗菌作用,特別是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效果較好。其抗菌成分溶於醇而不溶於水。 在鹼性環境中,效果較好。動物試驗證明,花提取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降低反射興奮性;靜脈注射可引起血壓降低,增強心臟活動,增大心跳振幅,減慢心率,促進狗的膽汁分泌,加速創傷癒合。歐洲民間外用於皮膚、黏膜的各種炎症,亦可內服治各種炎症及潰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肝膽疾患等)。用於消化道癌腫可減輕中毒症狀、改善食慾、睡眠等,亦有用於月經不調者。酊劑在試管中對病毒有殺滅作用,但對小鼠用A2Frunzefluvirus產生的病毒性肺炎,未顯示治療效果。葉的水提取物有加速血凝的作用(凝血酶元時間縮短),但此與其中所含的鞣質和鈣鹽有關。根:行氣活血。花:涼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