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主要是書寫明永樂皇帝朱棣跌盪起伏的一生,《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中寫了他的卓具才能,也闡述了他的殘暴兇狠,他既是聖主,又是屠夫。在朱棣的身上,既有人性中的兇狠和堅韌,同時也折射著一個時代的明暗和流變,書寫著十四、十五世紀之交詭譎多變的歷史風雲。
媒體推薦
中國古代通過宮廷政變奪取帝位的人屢見不鮮,而藩王從地方起兵奪得帝位的卻只有永樂皇帝朱棣一人。我常說明朝永樂皇帝的兇殘,遠在張獻忠之上。
——魯 迅《且介亭雜文》
成祖以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對外,凡五征漠北,皆親歷行陣,假使建文承襲祖業,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國威者無不歸功於永樂之世也。
——孟 森《明史講義》
明朝的國威,雖以成祖時為最盛;而一切失當的措置,也起於成祖時;到後來就深受其累。
——呂思勉《中國史》
明代政治的敗壞,實始於成祖時。其一為用刑殘酷,其二為宦官的專權,而兩事亦互相依倚。
——呂思勉《中國政治史》
“瓜蔓抄”和妻女發配,不起於朱棣,而起於朱元璋,但在朱棣手中建立成為一種血腥制度。
——柏 楊《中國人史綱》
朱棣之作為已超過他可以支付的能力,他的帝國接受了極度的負擔,已近乎破裂點,他的繼承人必須全面地緊縮,才能避免朝代之淪亡。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永樂帝留給明代後來的君主們一項複雜的遺產。他們繼承了一個對遠方諸國負有義務的帝國、一條沿著北方邊境的漫長的防線、一個具有許多非常規形式的複雜的文官官僚機構和軍事組織、一個需要大規模的漕運體制以供它生存的宏偉的北京。
——《劍橋中國明代史》
作者簡介
楊林,1957年生於北京,非職業歷史研究者,現供職於某國有金融機構總部,中國明史學會會員。常懷春秋之夢,喜讀焦園之書。在大陸出版《中國古代官場病》、《馬上天子》、《明宮十六帝傳奇》(合著)、《落筆無聲》等,在台灣出版《永樂皇帝》、《歷史的困惑》(合著)等。
目錄
題 記 1
第一章 建藩北國 1
太祖開基名七子 2
受封燕王 7
“昭鑒”與“祖訓” 11
迎娶女諸生 14
元宮易主 19
“一朝風雲會,君臣自心腹” 22
首征北元 28
諸子代功臣 33
第二章 帝室叔侄37
帶刺的“棘杖” 38
窺伺皇位的叔父們 43
詩聯之讖 46
微臣的預言 53
“秀才朝廷” 56
削奪五藩 64
御前爭論 69
第三章 靖難舉兵73
“逐燕燕高飛” 74
朱棣佯狂 79
兵變端禮門 83
“奉天靖難” 87
雄關鐵馬斗懷來 90
迎戰耿炳文 94
庸帥北伐 101
北平攻守戰 104
喋血白溝河 111
第四章移天徙日117
折兵濟南府 118
東昌大決鬥 123
箭集如蝟的燕王旗 127
叔侄拉鋸戰 130
“毋下城邑,疾趨京師” 136
進逼南京 139
天塹難成險 143
金川門之變 147
第五章 血祭壬午 155
“俯循輿情”的登基 156
血腥“除奸” 160
被誅十族的方孝孺 164
“瓜蔓抄” 169
文武之別 172
遜國故事 176
神秘的建文遺臣 186
難釋疑蹤 188
野蠻的“革除” 191
第六章 皇權密網 195
“天子耳目風紀” 196
搏擊臣民的錦衣衛 204
宦官刺事 207
東廠:特務中樞 209
二王遭廢 212
諸藩的悲哀 216
鐵幕下的問號 221
第七章 煌煌文治 225
開科·祭孔 226
刊行《聖學心法》 231
道衍:歸儒不盡而為墨不終 234
三千文士修大典 239
“取諸亡國,舉於仇怨” 246
內閣七學士 249
裝點盛世的台閣體 253
第八章 漠野烽塵257
“月犯氏宿”之象 258
半百之年跨征鞍 262
二度北征 266
遷都:天子守邊271
勞而無功的第三次北征 281
四出漠北盡成空 285
懷柔西南 289
第九章 盛世邦交 293
奇特的“開關” 294
“天地之大,無不覆載” 298
泛海而來的國王們 301
鎮國之山封扶桑 305
三保太監下西洋 308
通好西域 317
問罪交阯 321
第十章 生前身後事 325
“天下雖安,不可忘危” 326
佛道兼用 331
立儲之爭 335
如履薄凍的皇太子 340
梟雄多病身 350
刑殺大禍起後宮 353
未竟的遠征 358
長陵石門掩永樂 363
千秋功過 368
參考書目371
後 記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