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後級護衛艦

築後級護衛艦

“築後”級飛彈護衛艦日本戰後建造的一種反潛型護衛艦,也是最小的裝備“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的戰艦。首艦“築後”號於1968年12月9日開始動工建造,1970年1月13日下水,同年7月31日服役。

簡要內容

簡要內容:日本戰後建造的第三代護衛艦,同級艦11艘,是日本海上海上自衛隊護衛艦主力級別,分別於1970年至1976年服役

發展過程

築後級護衛艦築後級護衛艦
艦體模型艦體模型

日本戰後建造的第三代護衛艦,同級艦 11 艘,屬於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的主力級別,分別於1970 年至 1976 年其間服役。首艦“築後”號於1968年12月9日開始動工建造,1970年1月13日下水,同年7月31日服役。性能特點:

設計目的

築後級護衛艦築後級護衛艦

①反潛

②具有較長的海上逗留時間和比較穩定安靜的平台

③配合九十艦隊進行反潛作戰任務。

基本數據

築後級護衛艦築後級護衛艦

1470噸 (DE215/217~219)標排
93×10.8×3.5米 (長×寬×吃水)
12/24節 巡航 / 最大速度
4台UEV-30/40柴油機,11940千瓦,雙軸的動力裝置
10900/12(海里/節) 續航力
160人(其中軍官12人)

飛彈 1 座八聯裝 " 阿斯洛克 " 反潛飛彈 火炮 2 座 MK-33 型雙管 76 毫米火炮 ,2 座雙管 40 毫米火炮 反潛武器 2 座 68 型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 用於發射 MK-46 反潛魚雷 雷達 1 部 OPS-14 對空警戒雷達 ;1 部 OPS-16 對海警戒雷達 ; 1 部 OPS-19 導航雷達 ;1 部 IBFCS 火控雷達 火控系統 1 部 GFCS-1 火控系統 ;1 部 MK-51 火控系統 聲納 1 部 OQS-36 艦殼聲納 ;1 部 SPS-35(J) 拖曳聲納 ( 部分艦 )動力系統

築後級護衛艦築後級護衛艦

4台三菱UUEV30/40柴油機,持續功率11.8MW(1600)馬力。4台松井公司228V3BU-38V柴油機,11.8MW(1600)。雙軸。“阿斯洛克”MK112八聯發射裝置。一座“密集陣”。2*3聯68型324mm魚雷發射器。發射MK46mod5魚雷。射程11km。航速40kn。2座“博斯福”40mm/60MK1艦炮。一座雙聯美國76mm/50MK33艦炮。OPS16雷達,D波段(對海)QPS14雷達,(導航)1B型雷達,I/J波段(火控)。

武器系統

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架1座,雙聯裝 76mm艦炮和雙聯裝“博福斯”40 mm速射炮各1座,68 型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 用於發射 MK-46 反潛魚雷。“築後”級飛彈護衛艦是安裝“阿斯洛克”反潛飛彈最小的戰艦。

電子系統

OPS16(dui)雷達,D波段(對海)QPS14雷達,(導航)1B型雷達,I/J波段(火控);SPS-35(J) 拖曳聲納 ( 部分艦 )

性能特點

①噸位小。
②反艦、反潛能力較強,但防空能力弱。

識別特徵

①採用雙桅結構 , 網架式 , 主桅位於橋樓和煙囪之間 , 煙囪後為 8 聯阿斯洛克飛彈發射箱 , 副桅低矮 , 雙肩有罐狀天線
築後級護衛艦
②首、尾甲板各有一座雙聯 76 毫米艦炮。
③舷號 DE-215 ~ 225 。

11艘築後級護衛艦

日本海上自衛隊“築後”級飛彈護衛艦
艦名 舷號 建造廠 動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築後 DE 215 三井公司 1968.12.09 1970.01.13 1970.07.31
綾瀨 DE 216 石川島播磨 1969.12.05 1970.09.16 1971.05.20
三隈 DE 217 三井公司 1970.03.17 1971.02.16 1971.08.26
十勝 DE 218 三井公司 1970.12.11 1971.11.26 1972.05.17
岩瀨 DE 219 三井公司 1971.08.06 1972.06.29 1972.12.12
千歲 DE 220 日立公司 1971.10.07 1973.01.25 1973.08.31
仁碇 DE 221 三井公司 1972.09.20 1973.08.28 1974.02.08
天鹽 DE 222 日立公司 1973.07.11 1974.05.29 1975.01.10
結野 DE 223 三井公司 1973.09.28 1974.08.22 1975.05.06
熊野 DE 224 三井公司 1976.01.27 1976.12.23 1977.06.30
熊代(蛋) DE 225 三井公司 1976.01.27 1976.12.23 1977.06.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