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山碑文代作

《篁山碑文代作》是明代詩人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作品原文

篁山庵在江西饒州德興縣界萬山中,其來舊矣,而人莫知。山有靈氣。唐元和間,有張庵孫者修真得道於此。造勝國至元,里人胡一真又於此山修真得道去。相傳至今,山蓋有二真人焉。嗣後山缺住持,庵院幾廢,失今不修,將不免為瓦礫之場矣。一興一廢,理固常然;既廢復興,寧獨無待。此僧真空之所為作也。
真空少修戒律,行游京師,從興聖禪師說戒。比還故里,才到舟次,忽感異夢:仿然若見觀音大士指引入篁山修行者。歸而問人,人莫曉也。真空遂發願:願此生必見大士乃已。
撥草窮源,尋至其地,果見大士儼然在於廢院之中,真空不覺進前拜禮,伏地大哭。於是復失心誓天,務畢此生之力修整舊剎,復還故物。苦行齋心,戒律愈厲。居民長者感其至誠,協贊募化,小者輸木石,大者供糧米。未及數年而庵院鼎新,聖像金燦;朝鐘暮鼓,燈火熒煌。蓋但大士出現,僧眾有皈,旦與山陬野叟、岩畔樵夫同依佛日,獲大光明。向之悶然莫曉其處者,今日共登道場,皆得同游於淨土矣。向非真空嚴持有素,則大土必不肯見夢以相招;又非發願勤渠,禮拜誠篤,則居民又安有肯捐身割愛,以成就此大事乎?固知僧律之所系者重也。
佛說六波羅蜜,以布施為第一,持戒為第二。真空之所以能勸修者,戒也;眾居士之所以布施者,為其能持戒也。真空守其第二,以獲其第一;而眾居士出其第一,以成其第二。
可知持戒固重,而布施尤重也。布施者比持戒為益重,所謂青於籃也。眾居士可以踴躍讚嘆,同登極樂之鄉矣,千千萬萬劫,寧復是此等鄉里之常人耶!持戒者寧為第二,而使世人盡居第二布施波羅蜜極樂道場,所謂青出藍也。僧真空雖居眾人後,實居眾人前,蓋引人以皈西方,其功德益無比也,余是以益為真空喜也,向兩真人已去,今戒真人復繼之,千餘年間,成三真人。然戒真人念佛勤,皈依切,定生西方無疑。它日如見向者兩真人,幸一招之,毋使其或迷於小道,則戒真人之功德益溥矣。
茲因其不遠數千里乞言京師,欲將勒石以記,余以此得與西方之緣。戒真人見今度余也,余其可以不記乎?若其中隨力散財之多寡,隨分出力之廣狹,興工於某年月,訖工於某時日,殿宇之宏敞,僧房之幽邃,以至齋堂廚舍井灶之散處,其中最肯協贊之僧眾,最肯竭力之檀越,各細書名實於碑之陰矣。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