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明清朝代500多年中,遵守封建禮教賢媛、節烈之婦究竟有多少,無法考證。而被《永泰縣誌》紀事或題名的竟有530多名。她們在男人死後,要么侍奉公婆,撫養後嗣,苦撐苦熬幾十載,要么“絕食以殉”“投繯柩旁”或“潛赴夫塋,自刎而亡”爭個殉節美名,成為封建婦道的犧牲品。安徽節利辛縣孫集鎮西
清代光緒皇帝為表彰孫蘭芳之母陳氏忠貞節孝,教子有方,御批“聖旨”所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體結構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石坊上段,頂部為透雕“二龍戲珠”雕工精湛,兩邊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圖案,中攜刻楷書“聖旨”二字,字型莊重,邊刻 “二龍戲珠”與頂部相呼應;中段中間為“節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龍戲珠”圖案,石碑兩邊豎有對聯,對聯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圖案,碑文略;下段為“節孝坊”底座。金鄉“節孝坊”位於金鄉鎮清真街南端路東,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是本縣生員李石磷妻周氏所建的“勒褒節孝”牌坊,主體高度為11米,寬6米。節孝坊主體建築分為五部分,由上至下第一部分是仙鶴牡丹圖,牡丹花盛開,仙鶴起翅飛舞;第二部分用楷字書寫四個大字“勒褒節孝”,書法蒼勁有力;第三部分雕刻樓閣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技藝精斟;第四部分刻“生員李石磷妻周氏節孝坊”;第五部分雕“二龍戲珠”圖;兩側立柱飾雲紋、仙鶴圖。現存節孝坊主體建築較完整,兩側飛檐及兩邊的石獅均已損壞。
淳安節孝坊
淳安浪川鄉洪家村有兩座,一座是石結構的,一座是磚結構的。 洪家就在千紛線路旁,其中那座石牌坊就立在千汾線一側二三十米遠的地方。洪家村石牌坊,因系全石結構,保存完整。清代建築,節孝坊,字牌上有“敕授儒林郎候選州同知洪席珍妻列封安人王氏節孝之坊”字樣。此石牌坊有四柱,三門,三樓,總高9米,總寬6.56米。整座建築用料考究,結構緊密,雕刻精細,主建築四周建有圍牆庭院。石牌坊的路對面,千汾線別一側洪家村莊中間還有一座節孝坊,步行百十米,於眾多新舊民居間可見古牌坊。這也是一座節孝坊,系清乾隆十年(1745)遂安知縣蔣詔為古儒洪令儀妻葉氏所立。建築為全磚結構,四柱,三門,八字牆,三重檐,歇山頂,翼角稍翹。總高9.2米,總寬6.2米,牌坊的字牌、聖旨牌用石刻,正面為對稱磚雕圖案,造型美觀,雕刻精細。只可惜很多突出點的磚雕造型都已破壞損缺。
姜家鎮爐形村,有一座磚結構的節孝坊,和洪家村的葉氏節孝坊造型、式樣、風格極為相似,也是全磚結構,但保存要完好的多。整體建築包括磚雕浮刻保存地非常完整,甚至牌坊正中獅子戲球造型中鐵制的繡球仍完好地存留著。此牌坊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牌坊上有字“旌表銀峰清故儒童方瑗之妻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