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情緒改變命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作者簡介

作者:曾仕強
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培訓大師。研究中國管理哲學近三十年,首
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外。
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大學校長、教授多年,並長期擔任企業
經營顧問、高級培訓師。現任時代光華公司特聘高級培訓師。被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最受企業界歡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重要著作有:《中國式團隊》、《圓通的人際關係》、《在中國如何當領導》、《管理的真相》、《從管人到安人》、《中道管理》等。

基本信息

作品分類:自我調節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

內容簡介

內容包括有主觀感覺對情緒的影響、生理變化對情緒的影響、表情動作對情緒的影響、行為衝動對情緒的影響、情緒是一個警訊、情緒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情緒促使人們正確因應內外情境、情緒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類、誇大與不符合實際、理性情緒並非不動感情……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中國人愛生氣
中國人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有情緒的起伏。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情緒起伏都沒有中國人這么大,換言之,中國人最愛生氣。
第一節 中國人的情緒現狀
(1)第一節 中國人的情緒現狀
(2)第二節 情緒是一種反應(1)
第二節 情緒是一種反應(2)
第三節 情緒是一個警訊
第四節 情緒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類(1)
第四節 情緒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類(2)
第四節 情緒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類(3)
第四節 情緒有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類(4)
第二章 情緒負債
人是萬物之靈,和其他的動物不一樣,人比動物高明。但是為什麼動物不上學,人卻要上學?動物不需要受教育,人卻要受教育?動物可以自由自在,人卻沒有辦法自由自在?這些問題困擾人們很久。人類本來就應該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可是現實中人類卻要受很多的限制和約束。就連孔子也說他到70歲才自由自在,但還是要“不逾矩”。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很隨便,愛怎么樣就怎么樣,但是不能違反規矩。
第一節 情緒負債是人們自己造成的(1)
第一節 情緒負債是人們自己造成的(2)
第二節 情緒負債的三個來源
第三節 人們獲得很多毒性教條(1)
第三節 人們獲得很多毒性教條(2)
第三節 人們獲得很多毒性教條(3)
第四節 如何解除情緒負債(1)
第四節 如何解除情緒負債(2)
第三章 慎重選擇情緒
在沒有人類的時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然界決定的,但是有了人類以後,就不太一樣了,因為人有創造性,有高度的自作主張的能力。人們一方面依賴自然,另一方面也會有很多自己的意見,中國人稱其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自然要協調,要有共同的目標。但是科學發達以後,人類“人定勝天”的欲望和信念越來越強,似乎已經可以掌控整個世界。
第一節 現代人具有極大選擇力
第二節 人們經常無意識地選擇(1)
第二節 人們經常無意識地選擇(2)
第二節 人們經常無意識地選擇(3)
第四章 改善自己,改變情緒
每一個人都應該替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全部的責任,但是有的人喜歡把責任推給外界。當把責任推出去時,他們自己就會變成一個沒有盡責任的人,這是管理情緒的一個大問題。
第一節 人們經常把責任推給外界(1)
第一節 人們經常把責任推給外界(2)
第一節 人們經常把責任推給外界(3)
第二節 怨天尤人並無實際作用(1)
第二節 怨天尤人並無實際作用(2)
第三節 人們最好無條件地接納自己(1)
第三節 人們最好無條件地接納自己(2)
第四節 人都是獨一無二的(1)
第四節 人都是獨一無二的(2)
第五節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1)
第五節 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2)
第五章 管理情緒的方法
有的人會弄一個目標讓自己把憤怒和不安的情緒通通發泄出來。比如,弄個沙袋,通過讓人使勁打沙袋發泄。日本的很多公司都會有一個小房間,裡面有稻草人,上面寫著公司領導的名字,如果員工不高興,就可以去打這個稻草人,出來以後,人的情緒就會平穩一點。
第一節 管理情緒時常見的治標方法(1)
第一節 管理情緒時常見的治標方法(2)
第二節 如何覺察自己真正的情緒(1)
第二節 如何覺察自己真正的情緒(2)
第三節 情緒管理的理論(1)
第三節 情緒管理的理論(2)
第四節 擺脫二分法思維的束縛(1)
第四節 擺脫二分法思維的束縛(2)
第五節 管理情緒只有一條規則
第六章 幾種常見情緒的管理
人為什麼會憤怒?首先,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自己承受不了,所以要發泄出來。在憤怒出現以前,人們常常會焦慮不安,擔心很多事情,然後會感到自己受到很大的壓力。憤怒的時間越長,人的表現越強烈,對自己的行為越難加以控制。很多傷害的事件,都是因為極度憤怒造成的。
第一節 憤怒和憂鬱的有效管理(1)
第一節 憤怒和憂鬱的有效管理(2)
第二節 難過與哀傷激發適應性
第三節 焦慮與害怕對人的影響
第四節 無助感比無力感更麻煩(1)
第四節 無助感比無力感更麻煩(2)
第五節 羞愧感與罪惡感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