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割席

管寧割席

漢朝人管寧,字幼安。小時非常好學,與華歆做在同一張席上讀書。一次,有人乘坐軒經過門前,華歆放下書出去看,管寧於是將席割成兩半,與華歆分開坐,對華歆說:“你不是我的朋友。”坐在一個木榻上,有五十五年,沒有一次席地而坐把兩腿像八字樣分開,木榻上放膝蓋的地方都被磨穿了,有時叫他十多次都不起來。

基本信息

具體解釋

【白話】漢朝人管寧,字幼安。小時非常好學,與華歆做在同一張席上讀書。一次,有人乘坐軒經過門前,華歆放下書出去看,管寧於是將席割成兩半,與華歆分開坐,對華歆說:“你不是我的朋友。”坐在一個木榻上,有五十五年,沒有一次席地而坐把兩腿像八字樣分開,木榻上放膝蓋的地方都被磨穿了,有時叫他十多次都不起來。

··

成語解釋

詞 目 管寧割席
發 音 guǎn níng gē xí
釋 義 管寧:人名;席:坐臥用的編織物。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
出 處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示 例 像那種不仁不義的朋友,早該“~,一刀兩斷。”
··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

心得體會

“管寧割席”的故事傳頌至今,人們一直把管寧作為不慕榮華,不貪金錢的典型加以宣傳。但管寧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採取絕交的態度,實在過於片面。
管寧因朋友的一二細節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標準,便斷然絕交,有點苛求於人,但是,華歆貪慕虛榮,就不能怪管寧割席斷義。
但是,管寧僅以這兩件小事就斷定華歆對財富、官祿的嚮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斷。不過,他很有定力,而且他發現了與華歆不志同道合,遲早會割席!
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學習專注有修養的朋友,謹慎交友。

成語啟發

應該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刻苦讀書,排除一切私心雜念,才能學有所成。
做事不能過於武斷,要多一點觀察,不要輕易下結論,才可以做到更好。
不要被金錢和名譽迷惑了,失去了自我,這樣很難交到好的朋友。
出自管寧割席的成語
成語即管寧割席,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出處:《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相關人物

管寧:漢末人
管寧(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今山東省臨朐)人。管仲的後人,三國魏高士,自幼好學,飽讀經書,一生不慕名利。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號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當時的名士,後因厭惡華歆為人而傳有割席而坐的佳話。一生講學,居住於遼東。
管寧漢末亂世,講聽學者諸多,影響甚廣,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
華歆:漢末人
華歆(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漢末三國時期名士,三國時期魏司徒。漢靈帝時舉孝廉,任郎中,後因病去官。後何進徵召為尚書郎。官渡之戰時,曹操“表天子征歆”,任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代替荀彧為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表歆為軍師”。後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後,拜相國,封安樂鄉侯。後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晉封博平侯。卒謚敬侯。
典故出處
《世說新語·德行篇》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
原文
管寧、華歆共②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③而擲④去之。又嘗⑤同席讀書,有乘軒冕⑥(miǎn)過門者,寧讀書如故⑦,歆廢書⑧出觀⑨。寧割席⑩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譯文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蓆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蓆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釋義
本篇通過管寧、華歆二人在鋤菜見金、見軒冕過門時的不同表現,顯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屬《德行》第十一則。
①管寧:字幼安,漢末魏人,不仕而終。華歆:字子魚,東帝時任尚書令,入魏後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來,舉起,握。
④擲:扔。
⑤去:拋去。
⑤嘗:曾經。
⑥乘軒服冕:複詞偏義。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華
貴車輛。軒:古代的一種有圍棚的車。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這裡指貴官。
⑦如故:像原來一樣。如:如同,好像。
⑧廢書:放下書。廢:停止。
⑨觀:觀望。
⑩席:坐具,坐墊。古代人常鋪席於地,坐在蓆子上面。現在擺酒稱筵席,就是沿用這個意思。
⑾窺: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開草蓆,分清界限,斷交關係。
成語演變
【割席斷交】席:坐席,草蓆。把席割開分別坐。比喻朋友絕交。

作者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一)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二)荊州時期(30-37歲)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功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三)江南時期(37-41歲)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兗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於41歲病逝於京師。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願意捲入劉宋皇室的權力鬥爭。

閱讀題和答案

1,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華歆擲軒冕
2,解釋句中加點的字、詞。
(1)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_給菜除草___
(2)管揮鋤與瓦石不異。____________
(3)又嘗同席讀書。____________
(4)有乘軒冕過門者。_____________
3,翻譯句子。
(1)華捉而擲去之。
(2)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
4,“管寧割席”可以看出管寧是怎樣一個人?
5.本文寫了哪兩件事?
【參考答案】
2,(1)共同(2)沒有差別(3)曾經(4)······的人
3,(1)華歆拿起來又扔掉了金子。
(2)管寧讀書和原來一樣,華歆放下書出去觀看。
4,是一個淡泊名利,不事權貴、非常清高的一個人。
5.管寧與華歆鋤地時發現了金子和豪車經過門前兩個人的態度。

相關事件

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明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後世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於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後,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說新語》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諡號為“康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