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

箍筋

箍筋:(gujin、hoop、stirrup)是指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箍筋分為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定。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範圍內應設定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線時,支座內可不設定箍筋。

基本信息

下料計算

 箍筋 箍筋
1.矩形度計算公式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式中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計算實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使用結構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Lp箍筋直徑

HPB235級HRB335級CRB550級

90°/90°一般結構Lp≥5d5d6d5.28d

3040506050607030304040

135°/135°抗震結構Lp≥1018d20d18.4d

1101401802201602002409011013015

抗震結構中箍筋長度的計算。

設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護層厚度c,箍筋直徑d,鋼筋按外皮計算,彎鉤為135°,那么

箍筋長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難理解,讀者只要畫出草圖就可以分析出來,箍筋計算的關鍵是彎鉤及彎鉤平直段應該取多長才合適的問題。

在本式中,1.9d*2為箍筋的兩個彎鉤因為彎曲135°而產生的弧度增加值,因為我這裡沒有圖片,就不再贅述。

max(10d,75mm)的由來,砼結構驗收規範規定,抗震結構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10d,且最低不小於75mm。

讀到這裡,是不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呢?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線計算的話,公式為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分析下這兩個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應是兩段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10d)*2

製作要求

 箍筋 箍筋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箍筋肢數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以此類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