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筱原一男是當時最受人關注的住宅建築家,他試圖把日本傳統空間的原型通過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現代建築中去。
作品與思想
筱原一男是一位風格多變的建築師,他的早期作品頗具“日本特色”,他由對傳統住宅的熱衷而創造出一種有象徵性的空間,其特色不是通過單個形狀來表現,而是通過空間組成部分的更為基本的形式來表現的,這些空間組成部分產生於符號實體的精細刻畫,1966年建成的白色住宅中的獨立式柱便是一例。這種符號形式的表現是在70年代為更加抽象和幾何化的風格所取代。在此變化過程中,筱原設計的建築已大多失去了“日本味”,成為單純的“立方體”和“分裂體”的組合。“未完成的住宅”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烏哈那住宅是筱原一男的另一個轉折點,他將更為現實主義和更深層的表現方法運用於該建築中,住宅的形式對筱原既是一個橫樑,錨點錯綜複雜的日本農宅,又是一片“叢林”。筱原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可形容為一種不協調的組合,他玄奧地稱之為“野生的狀態”,“空間機器”。在他手中,形態,材料和空間恢復到一種原始的狀態,從而也因此增加了強度,建築在此狀態下能夠變成一部扭曲空間和暴露真實性格的機器。“野生機器”的思想為筱原在80年代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方向。
除了粗獷的,原始的品質外,80年代筱原的建築中開始呈現一種輕質的,二維的特性,製造空中漂浮物的興趣也變得十分濃厚。筱原借用“耗散結構”的理論,以“進步的混亂”為他此時的”第二機器”的特徵進行闡釋。他認為東京便具備了混亂的,無秩序的美,在看來雜亂無章的城市狀況下,無數的碎片在飄動,形成高層次的有序性,今天的任務不是在城市中建構各種元素,而是要創造元素外表的斷片和離散體。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館是上述思想的最好表述。
筱原稱他的新作F-14戰鬥機的整合,是對西方關於美的,秩序化的城市構成思想的反叛。他的目標是將建築轉化為一種暴力的機器,他為每一分離的元素賦予一個清晰的功能,然後將他們統合在一起。這個高技術的”機器”處在校園的入口處,不是為著順應而是要超越城市的能量核銷門外的活力。遠遠看去一個倒置的,閃閃發光的半圓柱體穿透了一個平行六面體,像是空中的漂浮物。顯然筱原的這種設計方法歸結於對超技術的迷戀,他認為環境和裝置以及他們間的關係中存在有可怕的超技術,就像F-14戰鬥機和阿波羅登月飛船中所具有的那樣。
Kazuo Shinohara 筱原一男
46-2, Uehara 2-chome, Shibuya-ku:
This house is located in a density built area of Tokyo. As the owners often work at home, and they needed storage. The shelves made of steel plates also serve as structure. Total Area: 100 m2.
在市中心的住宅密集區建造的私人住宅。作為一個主人經常在家的私人住宅,需要有儲藏室。鋼製的結構同時可作為書架。建築面積一百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