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等待香港”擷取了林奕華近二十年來在香港、倫敦以及其他各地寫下的關於香港的長短文字,書名取材自貝克特的經典荒誕劇《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個等的對象,而我們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動地等待。香港是個同樣荒謬的地方,香港以什麼方式存在?還可以什麼方式存在?
《香港製造》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二部,被稱作“東方好萊塢”的這座娛樂大都會,在林奕華眼中已是明日黃花般的末路窮途。仿佛永遠熱鬧的港產片,其實不過“看上去很美”;信手拈來的一串串偶像、巨星,卻發覺是“以前的月亮”:香港還能等到下一個張國榮?誰能接張曼玉、劉嘉玲的班?倪亦舒,黃碧雲,香港的故事到底怎么寫?香港,真的失掉“創意”力了嗎?
作者簡介
林奕華,橫跨劇場、舞蹈、電影、教育等不同領域的香港多棲創作人、批評家。 中學時在香港麗的電視與無線電視任編劇。 畢業後與友人共同組建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 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五年旅居倫敦期間,白組“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 一九九五年回港後致力推動舞台劇創作,編導作品超過四十部, 並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 一九九九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 近期舞台代表作有《張愛玲,請留言》、《十八相送 十八個與愛人分手的故事》、《半生緣》、《包法利夫人們》、《水滸傳》及《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等,除香港外,表演足跡踏遍倫敦、布魯塞爾、巴黎、新加坡、澳門、台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一九九四年憑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獲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出任香港影展、柏林影展等多個海內外電影節評審委員。 在數個香港電視與電台節目中擔當主持或評論人。自一九九七年起至今擔任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講師。 其批評文章散見《新京報》、《南方都市報》、《外灘畫報》、《上海一周》、《明日風尚》、《號外》等各地報章雜誌。
圖書目錄
代序 星空無奇遇
Ⅰ 看上去很美
唯有業隨身
忘了我是誰
小男人天堂
小聰明天下
英雄反英雄
歷史交白卷
明星大過天
女人不是人
女人不可愛
香港大佬多
看上去很美
港產片
邵氏電影重來
——老調重彈的男性想像
我看邵氏
永懷嘉禾
Ⅱ 似是故人來
張看、看張
哥哥的星途
如果
和哥哥在柏林的日子
下一個張國榮幾時出現?
誰愛梅艷芳
蝴蝶精·掃把精·camp精
被囚禁的精神領袖
記憶關海山
甘草白文彪
我們的沈殿霞
Ⅲ 以前的月亮
以前的月亮
百變李香琴
香港有個何莉莉
李琳琳:更早的張曼玉
黃淑儀:最早的Gigi
晴天霹靂
奇女子狄娜
李司棋:亦正亦邪的頭號花旦
芳芳的鏇律
芳芳的幽默感
芳芳的聯想
“野蠻”阿姐
當汪明荃變身婆
姜大衛
狄龍
性感石修
譚家明二三事
鍾記夢露
發哥老矣,尚可戀愛否?
修煉郭富城
Who’safraid of鄭裕玲
沒有秘密的劉嘉玲
瑪姬的故事
瑪姬詞典
——關於遊歷、飄流與發現新大陸
林憶蓮外傳
Ⅳ 終極范特西
香港明星哪裡來?
為什麼香港需要明星?
因為甜所以淡
膠紙
是劉嘉玲,還是張曼玉?
——誰是香港最後的女明星
香港女藝人的昨天與今天
娛樂十年
Ⅴ 如果·創意
給羅太寫信
藝術教育inHongKong
邁克效應
妖男祭:羅文之死的啟示
明星另一面
放潮流飛機!
吳靄儀
問候亦舒
黃碧雲
附錄 張先生,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