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網
一種把球面直角坐標系即經緯網通過投影轉繪而成的平面網。在這平面網上不同位置的單位面積都相等。W.施密特於1925年把這種投影網用於構造地質學,又稱施密特網。 施密特網廣泛用於點的統計分析,常作為研究密度分布的底網。但由於球面上的形態經投影在施密特網上變為難於用作圖法繪製的橢圓,故常用於選擇優選方位,如岩組圖,而不易用於求出轉動的準確軌跡的分析。
製圖方法
等密圖的做法是,通常把一定數量(100~300個)的點或線的空間位置投在半徑為10厘米的施密特網上,然後用作底的施密特網的百分之一面積的一個小圓孔(即半徑為底網圓半徑的1/10),在施密特網上按正交方格線每移動1厘米,統計落入小圓孔的投點數,並記錄在小圓孔中心點的底網上,即表示每百分之一單位面積上的點數。根據疏密分布程度設定若干個百分比等間距的等值線,勾劃成圖,用來判別數據的分布優選方位、平均方位或分組。常用於測定組構的優選方位,如構造岩組的礦物光軸等優選方位,野外觀測線理分布特徵等。
等密圖誤差
由於施密特網使球面小圓經投影轉變為四級橢圓,且其短徑與施密特網的徑向一致,而作圖用的統計小圓孔,既不與橢圓一致,且按正交方格移動計數,就導致每個點被統計次數不等,且因四級橢圓短徑與施密特網徑向一致而致統計密度在徑向上人為加密,這些誤差在理論上是不能被忽略的。
其他作圖方式
為避免以施密特網作等密圖的不足,還有其他一些投影網可作等密圖的底網。如A.B.普羅寧提出,以烏爾夫網(見赤平極射投影網)作底網,按一定間隔畫出百分之一面積的小圓(半徑為8.1°),即為普羅寧統計網。中國何作霖1959年提出以10°為半徑的小圓作密度計規尺,在烏爾夫網上製作等密圖。另外,還有一些作等密圖的投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