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從寒武紀中期到石炭紀前期生有的海產化石動物。形成具有甲殼質的群體,從群體最初的胞管(劍盤)上作技狀的個體發芽。個體有單胞、雙胞和枝胞三種類型。有的在海底固著,有的附著在其他物體上漂浮,還有的本身有浮游器官。在黑色頁岩上密集地生長,構成特有的生物區。進化速度快,在進化的對比上是很重要的。在分類上的地位長期不能確定,雖然多數人認為是腔腸動物,但以R. Kozlowski(1947)等人為代表的認為是腸鰓類,看來具有更大的說服力。
四筆石
Tetra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具有四個筆石枝,兩側對稱。筆石枝下斜、平伸或上斜。胞管為直管狀,單列。早奧陶世至中奧陶世,世界各地。中國產於南方及西北。
對筆石【對筆石】Didymo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僅有兩個筆石枝,兩側對稱。兩枝下垂、下斜、平伸或上斜生長。胞管為直管狀或腹緣微曲。奧陶紀,世界各地。中國主要產於下、中奧陶統,上奧陶統下部也有少數代表。
對筆石
Didymo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僅有兩個筆石枝,兩側對稱。兩枝下垂、下斜、平伸或上斜生長。胞管為直管狀或腹緣微曲。奧陶紀,世界各地。中國主要產於下、中奧陶統,上奧陶統下部也有少數代表。
中國筆石
Sino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由兩個下曲的筆石枝組成。胞管強烈曲折,始部形成背褶,末部形成腹褶,背褶和腹褶的頂端均具有相當發育的刺。中奧陶世,中國及北美。中國產於南方奧陶統。
叉筆石
Dicello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具兩個筆石枝,兩枝上斜生長呈叉狀。胞管曲折,口部向內轉曲,口穴顯著。即叉筆石式胞管。晚奧陶世,亞洲、歐洲、大洋洲及北美。中國主要產於南方上奧陶統。
雕筆石
Glypto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具雙列胞管。胞管腹緣波狀彎曲,膝上腹緣多近直,向外傾斜,口緣通常呈波形彎曲。中奧陶世至早志留世。亞洲、歐洲、美洲及大洋洲。中國南方及西北產有此類化石甚多。
Climaco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直,具雙列胞管。胞管強烈彎曲,腹緣作“S”曲折,形成方形口穴,膝上腹緣直與筆石體平行,即柵筆石式胞管。中奧陶世至早志留世,世界各地。中國南方及西北很多。細網筆石
單筆石
Mono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僅有一個筆石枝。胞管單列,口部向外彎曲,呈鉤狀。志留紀至早泥盆世,世界各地。中國產於南方及西北等地誌留系,西藏珠穆朗瑪峰及廣西、滇西、川西等地的下泥盆統也有發現。
耙筆石
Rastrites耙筆石正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僅有一個筆石枝,細而彎曲。胞管細長孤立,沒有掩蓋,與筆石枝軸向近垂直,口部反曲成鉤狀。共通溝極細。早志留世,亞洲、歐洲及北美。中國產於南方及祁連山下志留統。
絲筆石
Nemagraptus正筆石目的一屬。兩個纖細的筆石枝從胎管中部伸出與胎管構成十字形,枝常彎曲,有時彎成S形。在主枝的腹側又生出若干次枝,次枝間的距離近等。胞管長管狀,作波浪狀彎曲。晚奧陶世早期,亞洲、歐洲、大洋洲及北美。中國產於南方及甘肅上奧陶統底部。
筆石動物
筆石動物是一類絕滅了的海生群體動物。筆石蟲體所分泌的骨骼,稱為筆石體(rhabdosome)。筆石體一般大小為場幾厘米或幾十厘米,較大的可達70cm或更長。筆石體的成分以往視為幾丁質。
1966年富卡爾特(M.F.Foucart)和熱尼奧(C.Jeuniaux)的分析結果表明,筆石骨骼中不含幾丁質,但有甘氨酸、丙氨酸等多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可能來源於硬蛋白,透射電鏡下所顯示的骨骼超微結構有蛋白骨膠原的外表,很可能其物質成分為骨膠原。因此,筆石體的成分似乎是一個非幾丁質的有機物。筆石化石常呈炭質薄膜保存,很象用筆在岩石上書寫的痕跡,“筆石”一名即由此而來。
筆石動物自中寒武紀開始出現,絕滅於早石炭世末,常見的有樹形筆石類和正筆石類,其次是管筆石類。管筆石類營底棲固著生活,樹形筆石類營底棲固著生活或漂移生活,而正筆石類則營漂移生活。
刺筆石
Acanthograptus樹形筆石目的一屬。筆石體為灌木狀,分枝不規則。胞管細長,幾個胞管互相緊靠,形成芽枝,左右排列,好像枝上生刺。晚寒武世至志留紀。亞洲、歐洲、大洋洲及北美。中國主要產於湖北下奧陶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