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

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

2001年11月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25天裡,本屆音樂節共舉行了29場音樂會,現場觀眾達到了5萬餘人次。數字顯示其水準、規模、質量都是空前的。

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

2001年11月8日,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曲》為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畫上一個完滿的休止符。在過去的25

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
天裡,本屆音樂節共舉行了29場音樂會,先後有17個國內外藝術院團在音樂節的舞台上亮相,具有個人號召力的知名藝術家20餘人你方演罷我登場,現場觀眾達到了5萬餘人次。數字顯示其水準、規模、質量都是空前的。

但是,現場觀眾相對於北京人口畢竟是小眾,似乎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並沒為逐年熱烈起來的音樂節而改變。其實,音樂節作為我們所在城市的一項標誌性文化活動,它所涵蓋的信息量遠比音樂本身豐富得多,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那么,音樂節究竟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呢?

首先,最直接的受益者當然是樂迷和慕名而來的普通觀眾。盪氣迴腸的《我的祖國》、史詩般宏偉的威爾第歌劇捷克愛樂樂團、“彈指神通”阿什肯納齊、怪才譚盾、琵琶大師劉德海……本屆音樂節在名家名團名作的配置上足以令每個人滿載而歸。同時,音樂節還為我們“挖掘”了為數不少的富礦,文格洛夫、謝麗爾·斯圖德,通過音樂節,這些本來還嫌陌生的名字成為我們心目中真正的大師。另外,音樂節在音樂樣式的取捨上也有富於建設性的安排,得到了參加藝術家的讚許,也豐富了觀眾的視野。

北京國際音樂節作為一個誕生不久的大型音樂活動,能在短短時間內建立起自己的國際聲譽,許多藝術家連年參加音樂節演出,更多的人表達了對它的嚮往,大量國際知名企業成為緊密跟隨音樂節的大讚助商……這一系列的成功均得益於音樂節自創辦之初即站在一個高起點上,建立一套嚴格按照國際合作慣例辦事的工作秩序。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在這一點上,北京國際音樂節對於國內演出市場的規範化,乃至整個WTO進程中的中國社會都格外富於建設意義。

正如音樂節的發起者、連續四屆音樂節的藝術總監余隆所說,音樂節業已成為我們這個城市乃至國家的一個文化品牌。即便它並不直接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但它的存在就是文化水準達到一定高度的標誌;它提供了一個平台,使我們與國際社會的對話更為直接、通暢;它也是一扇視窗,透過這個視窗,令國際社會更為清晰地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政治開明、文化上的包容”……這些,都是不能被忽略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