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願

第十八願

佛學術語,即阿彌陀佛所發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為四十八願中之最重要者,故又稱王本願。其內容以念佛往生為主,眾生修習念佛以求往生淨土,即依此願,故又稱念...

基本信息

介紹

佛學術語,即阿彌陀佛所發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為四十八願中之最重要者,故又稱王本願。其內容以念佛往生為主,眾生修習念佛以求往生淨土,即依此願,故又稱念佛往生願。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八上):‘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參閱‘本願’1976、‘念佛往生願’3212)

第十八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一、對文增減

1、《觀經疏》〈玄義分〉(《善導大師全集》三十一頁):

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2、《觀經疏》〈玄義分〉(《善導大師全集》五十一頁):

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3、《觀經疏》〈玄義分〉(《善導大師全集》五十一頁):

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4、《觀念法門》(《善導大師全集》三百五十四頁):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5、《往生禮讚》(《善導大師全集》五百三十九頁):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二、總顯其義

1、《觀經疏》「弘願文」(《善導大師全集》二十二頁):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2、《觀經疏》「唯明念佛」之文(《善導大師全集》二百○六頁):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3、《觀經疏》「二種深信」之文(《善導大師全集》二百四十四頁):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客群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4、《觀經疏》「正定業」之文(《善導大師全集》二百五十一頁):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5、《觀經疏》「要弘廢立」之文(《善導大師全集》三百一十七頁):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6、《往生禮讚》「光號攝化」之文(《善導大師全集》四百七十九頁):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解釋非常簡單清楚,都沒有模稜兩可。怎么解釋?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解釋第十八願說: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個就表示第十八願在講你願生我國,念我的名號,下至十聲,必定往生。

「下 至十聲」就是「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十聲一聲一念」。「平生之機」就是說他還健康,將來還有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或幾十年的生活,這平 生之機就是上盡一形。若是到臨終時才遇到這個法門,這個叫做「臨終之機」,這樣他就若一日,甚至若一時、若十聲、一聲、一念,這個叫做「稱我名號,下至十 聲」。

「乘我願力」,你這樣就是依靠我的力量,我有什麼力?有佛力,這個佛力可以使你離開三界六道,可以使你往生極樂世界,可以使你快速成佛,所以善導大師以這三十二個字來解釋第十八願,非常清楚明白。第十八願所講的: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三十六個字,我們都沒智慧了解,甚至妄做種種解釋,但是善導大師的解釋不複雜不艱深,很清楚很明白,就是這樣。

「至心信樂」,信什麼?信「願生彌陀淨土,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就是信這個,不然要信什麼?你行就是行這個,不然要行什麼?所以非常清楚。

善導大師另外再以四十八個字來貫通解釋第十八願跟第十八願的成就文,怎么解釋呢?大師說: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所以他的結論就是「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