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是2019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李克強在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出席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 ,會晤主題為“搭建開放、創新、夥伴之橋”。

會晤背景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區域合作的有益機制,為深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傳統友誼、加強互利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啟動7年來,“16+1合作”得到中東歐16國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已構建起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格局,為促進中國與有關國家經貿往來、拓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會人員

經中歐雙方商定,並應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邀請,李克強總理將於2019年4月8日至12日赴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赴克羅地亞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正式訪問克羅地亞。

會晤安排

會晤以“搭建開放、創新、夥伴之橋”為主題,各國領導人將圍繞這一主題,回顧總結“16+1合作”取得的新發展,深入探討下階段重點工作方向,並就促進各領域務實合作出台一系列新舉措。

會晤擬發表有關成果檔案,進一步規劃“16+1合作”發展藍圖。有關方面還將簽署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貿易、金融、教育、質檢、人員往來便利化、駕照互認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項目協定。

會晤意義

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同部分中東歐國家建交70周年,對推動“16+1合作”及中歐關係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

各方評價

克羅地亞副總理兼農業部長托米斯拉夫·托盧希奇表示,作為本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主辦國,克羅地亞獲得了向歐洲乃至世界展示自己的一個好機遇。他認為,克羅地亞與中國有很多共同利益,兩國可以在眾多領域展開合作,預計這些合作在此次會晤之後將變得更為具體。

克羅地亞商會主席盧卡·布里洛維奇表示,克羅地亞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前景廣闊。中方表示願進口更多中東歐特色優質農產品,為中東歐優質農產品輸華提供便利,這對克羅地亞而言是一個好訊息。克方可以為中國市場提供許多高質量的產品。

斯洛維尼亞主流媒體《勞工報》持續關注本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勞工報》12日發表社論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與歐洲等地區國家一道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並向歐洲展示歐亞在未來合作共贏的願景。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地區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傑瓦茨表示,近年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範圍不斷拓展,成果走深走實,人們對這一合作機制也寄予越來越高的期待。可以預期,通過擴大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等促進資金流動和貿易往來的措施,雙方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她還認為,由於歐洲國家學生對於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日益濃厚,雙方教育交流在促進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方面將大有可為。

在匈牙利政府信息技術發展署副署長安德烈·施帕勒看來,中國是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若想取得發展,與中國進行合作很關鍵。他十分讚賞中國對中東歐地區的重視,並表示相信匈中合作面臨更大機遇。

波赫“一帶一路”促進與發展中心主任法魯克·博里奇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參與共建的歐洲國家獲益良多。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框架下,相關國家每年都要聚在一起,協商並落實各國感興趣的具體領域的新項目,相關合作都取得了雙贏的結果。

中國-捷克航空工業協會會長彼得·希爾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受到中東歐國家的歡迎,因為中東歐國家得以有更多空間和機會與中國溝通彼此的優先事項。對企業而言,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是合作成功的基礎,捷克公司很高興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框架下有更多機會找到新的中方合作夥伴。

波蘭亞太學會副主席馬塞利斯·布德爾斯基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與中國同歐盟之間的合作並不衝突,中東歐國家與中國開展合作,謀求經濟發展,與西歐國家縮小差距,這對歐洲整體發展是一件好事。他表示,今年是波中建交70周年,以此為契機,波蘭和中國能夠開拓出更寬廣的合作領域,雙方經貿合作也將邁上新台階。

波蘭前駐上海總領事、國際問題專家塞爾韋斯特·沙法什高度評價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認為這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維護多邊主義所提出的眾多卓有成效的合作倡議和機制之一。他表示,通過這一合作機制,中國更高效地同中東歐國家開展互利合作,使歐中合作更加平衡、充實。在這一機制下,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已經取得務實成果,但雙方合作還有很多潛力可挖。

希臘官方通訊社雅典通訊社聚焦希臘成為中國-中東歐合作的正式成員。雅通社援引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的講話報導說,希臘將在遵守歐盟規則和程式的前提下與中國等大國建立合作網路,共享經濟發展。

羅馬尼亞《國家記事報》12日以《中國致力於擴大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關係》為題報導說,中國表示將擴大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規模;中東歐國家則承諾為在該地區投資興業的外國公司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推進在基礎設施、農業、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