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業技術革命

緊接著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之後,第二次技術革命又於19世紀下半葉開始了,電力、電訊、內燃機、鋼鐵、化學等新興工業部門如雨後春筍般地相繼湧現,帶動整個資本主義經濟向前飛速發展。市場上對農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時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可能,這就是用現代工業改造傳統農業。

歷史

這一過程最早是從美國開始的。因為在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整個傳統農業幾乎完全被毀滅了。在歐洲大陸,又有相當頑固的傳統小農經濟勢力和封建殘餘勢力的阻擋,一時難以改造。只有美國近於白手起家,沒有那些傳統包袱,可以一開始就立即套用現代工業提供的各種技術手段對農業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另外,歐洲市場對產品的大量需求和美國本土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則是其農業現代化的強大經濟動力。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時,其農業是相當原始的,基本上是靠人力耕作,使用的工具也相當簡陋。作為農業現代化的第一步,美國首先用70年左右的時間,從1840年到1910年實現了農業的半機械化,人稱“騾馬革命”,廣泛推廣套用了一批畜力耕作機械,如馬拉二鏵犁,三鏵犁、四鏵犁、馬拉播種機、收割機、打穀機、割草機等等。甚至還有一種集收割、打穀、去秸、揚場於一身的聯合收割機,重達15噸,要40匹馬才能拉動,後來又改為用蒸汽機推動。
1910年左右,美國農場開始使用拖拉機。這一年美國農場擁有大約1000台拖拉機。但隨後發展十分迅速,5年以後,已經增加到25萬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已經達到了248萬台。與此同時,各種配套作業機具也迅速增加。聯合收割機也改為內燃機來推動,並得到廣泛套用。1910年大約有1000台這樣的聯合收割機,1920年增加到4000台,1930年猛增至6.1萬台,戰後1946年初達42萬台。畜牧業方面則出現了擠奶機,1910年大約1.2萬個,1930年增加到10萬個,1945年達36.5萬個。此外,還有飼草收割機、撿捆機,到1945年分別達到2萬台和4.2萬台。這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農業上各種主要的繁重農活,幾乎都可以由機械來完成,基本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與農業機械化同時,農業化學化也在這一時期起步了。1840年,德國偉大的化學家,人稱“有機化學之父”的李比希出版了他那本非常著名的《有機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上的套用》一書,這標誌著農業化學的誕生,也可以看作是農業化學化的開端。從1845年起,李比希開始從事化肥生產的研究,他發明了一種把碳酸鉀和碳酸鈉混和在一起的鉀肥,還發明了用硫酸處理骨頭的方法生產過磷酸鈣。他獲得了發明專利權,並把它們賣給了英國和德國的工廠主們,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化肥生產。這些化肥套用於當時的農業生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英國人甚至在整個歐洲到處翻挖古墓,平均每年用船運回350萬人的屍骨骨粉,以支持本國化肥生產。李比希痛斥他們是“寡廉鮮恥”。
不過,整個19世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農業化學化進展並不大。這大約因為那時候農產品出口大國美國地廣人稀、土地肥沃所致。美國是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使用礦物肥料的。1900年,美國使用化肥(實物量)247.7萬噸,平均每畝1公斤,1995年增至1846萬噸,平均每畝9.5公斤。可算初步實現農業化學化。
這樣,從19世紀40年代到本世紀40年代,美國經過大約100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現代農業技術又進一步完善和提高,並迅速向各個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和某些開發中國家推廣普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概括起來,沒有現代工業,就沒有現代農業,正是現代工業塑造了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現代工業澆灌培育出的一朵美麗的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