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溫二高高一2班協作寫作
任務:1、下面有一組句子,請按適當的順序將這一組句子分別連綴成一個文章片段。
2、給這個片段加一個小標題。
3、根據說明文“總分總”的結構,給文章開頭和結尾。
內容:
標題:
(6)我國很早就有了針,在山頂洞人遺址的文物中,就有一枚骨針,針體光滑,長82毫米,直徑3.3毫米,針身略彎,尖端鋒利。
(4)菲律賓還發現了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針古物。
(7)而我國在公元2至4世紀,就有了鑄鐵技術,那時也可能有金屬針了。
(8)晉代馮翊的《桂苑叢談》中談到過金針(即繡花針),看來,至少晉代已經有了針。
(2)以後,《繡花筆記》中寫道:“宋繡所用針為朱湯所制,大三分以製衣,小三分以作繡。”
(9)可見宋時的針已按不同用途製成了不同的規格,那時針更普遍了。
(1)直到18世紀末葉以前,人們還在一直用針手工縫製衣服。
(3)隨著生產的發展,終於在1790年,英國人遜德製造了第一台鏈式線跡縫紉機。
(5)不過,縫紉機仍離不開針。
小針大用
針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工具之一,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針的歷史十分悠久,據考證,約在公元前2萬8千年以前,世上就已有了針。我國山頂洞人遺址的文物中,有一枚骨針,針體光滑,長82毫米,直徑3.3毫米,針身略彎,尖端鋒利。菲律賓還發現了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針古物。
在歷史的發展中,人們發明了石針、骨針、竹針、陶針、銅針、鐵針、銀針、金針……從古到今,針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縫紉和治療。
最早用於縫紉的針只是在尾部有個裂口,以便於夾住縫線(通常是植物纖維、腸線或動物筋腱等)。大約在公元前1萬7千5百年以前,縫針已出現針眼,且是用骨頭、鹿角等材料製作。大約在鐵材質的縫針開始出現。我國在公元2至4世紀,就有了鑄鐵技術,那時也可能有金屬針了。晉代馮翊的《桂苑叢談》中談到過金針(即繡花針)。以後《繡花筆記》中寫到:“宋繡所用針為朱湯所制,大三分以製衣,小三分以作繡。”可見宋時的針已按不同用途製成了不同的規格,那時針更普遍了。直到18世紀末葉以前,人們還一直用針手工縫製衣服。隨著生產的發展,終於在1790年,英國人遜德製造了第一台鏈式的線跡縫紉機。不過,縫紉機仍離不開針!
可以說,針是縫紉機里一個最基本部件,同時縫紉機的發明也使得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雖然手縫針尖的針柄直徑和錐度隨著時間不斷地變化著,但它基本的形狀與構造以及基本功能要素一直沒變。1755年,德國人找到了機械化縫紉發展的前提條件——雙針尖機針,他發明的這種機針構造後來被其他人採用,直到今天仍適用於現代化的工業縫製機械,縫紉帶柄的紐扣和模仿手工線縫。
1790年英國人Saint在他設計的縫紉機上首次使用鉤針,其形狀與今天的鉤針有些相似。
約在1千8百年前,來自德國Mayen的Balthasar Krems第一次使用針眼靠近針尖的縫機針,此種機針的發明為縫紉行業實現機械化奠定了基礎。縫針從遠古時代發展到現在,已完成了從手工工具到機械精密工具的過渡,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縫針還將會順勢發展,為人類做出特殊的貢獻。
針灸是我國古老而神秘的醫術。古人用石針刺激人體穴位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一般認為用砭石治病起於新石器時代。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打制、磨製的技術,能夠製造較為精細的石器。1963年在內蒙多倫旗頭道窪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出土了一枚經過加工的石針,針長為4.6厘米,針身呈四方形,一頭呈尖狀,一頭呈扁平的半圓狀,有刃口,既可用來針刺又可用於切割。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豐富了針的種類,擴大了針刺治療的範圍。從中醫古籍《內經》和魏晉時期名醫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等,可以看出我國針灸療法的成就。當代醫務工作者在繼承這一傳統醫術的同時,又創造了耳針、鼻針、面針、頭皮針、腕踝針等,並將針灸療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發明了電針、水針、光針等多種治療方法,而且成功開展了“針刺麻醉”手術,碩果纍纍,舉世矚目。
針除了在醫學上的巨大作用以外,人們在追求個性時尚的同時,也運用到了針。那便是人身體上美麗的圖騰——文身,它也是經過這細小文身針雕琢而出的。
現實生活中,針的種類更多,用途更廣,如用針注射,針式列印……
針小,作用卻很大。在人類未來的生活中,針會繼續發展,繼續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