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崇拜

竹王崇拜

以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革利鄉為中心,居住著一支神秘的苗族,自稱“古董”苗,分布在鎮寧、紫雲、西秀三縣

簡介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革利鄉為中心,居住著一支神秘的苗族,自稱“古董”苗,分布在鎮寧、紫雲、西秀三縣(區)交界處的11個鄉(鎮),68個村,158個自然寨,人口約25000餘人。

東晉史學家常璩公元318年著《華陽|國志·南中志》卷四載:“竹王者

竹王崇拜竹王崇拜

,興於豚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為姓。”南朝宋史學家范嘩著《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卷八十六,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薯《水經注》卷三十六也有同樣記載。

革利苗族竹王崇拜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殺母豬安竹王位:革利苗族不信神,但敬奉祖宗竹王,說夜郎竹王是苗族的老祖宗;竹王偶像成了一個家庭的人身依附。成家後,先要殺頭母豬來祭竹王,後才能舉行供竹王儀式。殺頭母豬祭竹王時間是二、三月間花開時節,殺母豬安竹王位整個程式均由專職祭師主持。二是供竹王偶像:供竹王的時間在冬天臘月舉行,供竹王是由家族自辦,不用祭祀師。頭天晚上請竹王到家來首坐;第二天首先用粑粑、酒、豬、羊祭竹王;然後用一根(三節)長一尺五寸的刺竹作主竹,5塊大竹片,50塊小竹片,竹掛一對合在一起,用半斤園麻將主竹、竹片、竹掛捆在主竹上端,麻尖留1尺長作為竹王鬍鬚。竹王偶像束好後,供在堂屋樓上不能動。三是喪葬習俗中用竹片陪葬以示回歸祖宗1、用竹陪葬:男性死後,家族中端一把竹篩到樓上把供的竹祖偶像取下,從竹王偶像里取出兩塊竹片,家族中寨老手提著竹片面對死者說:“亡人,把你胸間的竹片揣好,到祖宗那裡去報到,祖宗問你,你要把竹片拿出來給祖宗看,有了竹片作證據,祖宗才承認你。” 2、做竹王宮:在出喪頭天,家人到山上去找一稍平場地做“竹王宮”,“竹王宮”中心用一棵杉樹,框架用竹做,四周用草蓋三層,每層四方,“竹王宮”前面用一棵竹子彎為弓型,意為大門;用4棵竹子插在“竹王宮”外面東、南、西、北四方,表示竹王城,進了竹王城,抬棺繞竹王宮三轉停放在竹王宮門前面,以示死者回歸宗廟。3、送靈:安葬死者次日早晨,族人用竹條做成人形框架,意為死者(死者是男的穿男衣,是女的穿女衣),一人抬著“竹人”走出大門,放在竹簸里抬到寨邊三岔路“做靈。做完把“竹人”燒在三岔路,死者的喪葬儀式才結束。

至今苗民還供奉夜郎竹王的偶像,自稱竹王是其祖先,苗族對竹王畫像仍然供奉。證明了古老風俗習慣沒有完全消失,以苗族對圖騰崇拜而形成體系,不僅具有很高的信仰研究價值,在人類學、民俗學等方面同樣有學術研究價值;歷史源遠,民族文化尚存。具有古代苗族和夜郎文化淵源的研究價值及夜郎竹王后裔遺留的研究價值。全國苗族130多個支系,而供奉竹王“偶像”的僅革利支系苗族。如鎮寧自治縣苗族有8個支系,其他7個支系均不供奉竹王,只有革利支系供奉竹王,這一事像對民族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研究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隨著現代經濟和技術的發展,竹王崇拜面臨著新文化的衝擊,城鄉人民忙於各種生活途徑,年輕人已不再供奉竹王,許多女性頭上竹梳已不再戴。現在製作竹王“偶像”已經把程式簡單化,特別是祭祀過程及內容,只有村寨寨老知道,如再不加以保護,竹王崇拜的習俗將有流失而被淡化的可能。

區域環境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斜降地帶,苗嶺山脈橫貫其中,位於貴州西南部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分水嶺的南坡,苗嶺山脈的西段。地理坐標:東經105°35′10″-106°0′50″,北緯25°5′19″-26°10′32″。自治縣總面積1718平方公里,地勢狹長山巒起伏,北高南低,東西寬23至28平方公里,南北長84平方公里,東接安順,紫雲自治縣,南瀕北盤江與望謨、貞豐兩縣隔江相望,西鄰關嶺自治縣,北連六枝特區,普定縣,縣城至省會貴陽119公里。

鎮寧自治縣革利鄉位於縣境東北部中片區,革利鄉已通車、通水、通電,山巒起伏,連綿不斷,溝壑縱橫,大山深處居住著一支稱“古董”的苗族,即古老古代就居住在這裡的苗族,古董苗居住環境大山連綿、林木莽莽、從山峻岭,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這支苗族自稱“蒙正”,即遺留下來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