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精神

竹子精神

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喻物詩和文人畫作中最常見的題材;它表現著自強不息、頂天立地的精神;清華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脫俗、不作媚世之態。

基本信息

寓意

竹子精神 竹子精神

竹子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壑壑,它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儘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淒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它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人們都會賦予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品格形象。

竹子心無雜念,甘於孤寂,它不求聞達於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竹輕盈細巧、四季常青,儘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譁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

竹子在清風中瑟瑟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文人墨客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依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無可醫。”顯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經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涼風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即有梅花凌霜傲雪的鐵骨,又有蘭花翠色長存的高潔,並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體味君子之風。“勁節有高致,清聲無俗喧。”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氣節;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歷史傳承

關羽畫竹

關羽畫竹 關羽畫竹

劉、關、張兵敗小沛之後,關羽為了保皇嫂,與曹操約法三章後留在了曹營。曹操見關羽為人忠厚知禮,一心想將他收為己用,想方設法討關羽的歡心。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曹操又宴請關羽,席間,贈他一件錦袍,關羽推辭不得就穿在身上,但外面仍穿自己的綠袍。關羽回到住所,想到劉備、張飛杳無音信,曹操又著意挽留,不由氣悶填胸,就手提青龍偃月刀到院裡竹叢旁頂風踏雪而舞。舞了一陣,只覺豪氣貫胸,收刀佇立,不覺凝神看那叢竹子,只見叢竹枝幹在飛雪中昂首挺立,竿如長槍,葉似利箭,迎風傲雪。

關羽讚嘆竹子的高風亮節、不妖不媚的氣質,聯想到自己的處境,感慨萬千,回屋鋪紙研墨,寥寥數筆,一幅墨竹圖赫然而成。次日,關羽派手下將此竹畫送於曹操。曹操展開一看,讚不絕口。再細細察看,不由得驚出聲來,原來那幅竹上利箭一般的墨葉,正構成一首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曹操心裡明白這是關羽借竹明志。

鄭燮《竹石》

竹石 竹石

作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