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航壽

童航壽 浙江黃岩人。。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1960年畢業於莫斯科黃金學院(副博士)。曾任職於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曾任兼職教授,碩士、博士生論文答辯評審,地窪學說研究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專業委員會秘書、礦田構造專業組成員等。在核工業系統從事鈾(金)礦床地質科研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對鈾礦田構造研究省建材為我國在該領域的奠基者和學科帶頭人。首創的挾持構造控礦理論廣泛套用於核工業地質系統的生產和科教部門。30多年來,為核工業提交鈾礦揭露基地1個,科研報告20多項;為核工業研究生部開設了“構造理論與實踐”課程;為721工人大學講授“鈾礦田、礦床構造研究問題”構造講座。

著作

合著《花崗岩型鈾礦文集》、《中國鈾礦構造與成礦演化》、《活化構造理論的套用與發展》等5部論著;主審和審校鈾礦專著3部;撰寫《鈾礦化集中區構造地球化學類型》、《挾持構造及其控礦作用》、《環太平洋成礦帶某礦域鈾礦構造成礦作用及其時空演化》(英文)、《華南地窪區鈾礦成礦學研究》(英文)、《拆離構造理論與找礦實踐》等論文80餘篇,譯文2篇,參與的科研成果多次獲獎,其中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中科院重大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地窪學說獎1項。獲核工業部頒發的“長期從事核工業建設做出貢獻”榮譽證書,核地局“獻身鈾礦地質事業”35年榮譽證書,核地研院“先進生產者”榮譽證書等。業績入錄《世界名人錄》等辭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