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舊村改造前,童店村由於自然村多而且散,舊房危房比比皆是,與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很不協調。儘管童店 村地處城郊結合部,經濟也比較活躍,外來人口集聚,但是由於缺乏統一規劃,村內經商辦廠、來料加工者,坐收房租者,靠種田、賣菜為生的,五花八門樣樣都有,因此,村容村貌常年是“髒、亂、差”三個字,很難管理。由於受國家土地巨觀調控限制,即使有錢人想舊房翻新也難以實現,倒是違章建築房不斷發生,逐步形成拆了建、建了又拆的惡性循環局面。
現狀
2002年,義烏經濟開發區三期全面啟動,規劃中的市重點工程江濱西路延伸段和義烏江濱公園均穿村而過,開發區行政商務中心則位於童店舊村中心,這樣,就迫使童店村必須實施整體搬遷。當然,也成了童店村進行舊村改造的最佳時機。
然而,事情並非人們想像那樣順利。整體搬遷雖說不上背景離鄉般的悲壯,但畢竟是故土難離啊!全村846戶,可以說家家都有自家的算盤。如何才能統一思想,儘快啟動整體搬遷工程?所幸的是童店村有一個很好的村兩委領導班子。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兩委在開發區黨委、管委會的領導下,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和開發區三期指揮部成員一起,分層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一次不成就兩次、三次,甚至十次、十幾次;白天不行就晚上登門拜訪,講大局宣傳政策,拉家常講知心話,和村民細算經濟帳。時任村黨委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童昌華,自己經營託運部,但為了舊村搬遷改造,他不計個人得失,自始至終集中精力做民眾思想工作。童昌華說,童店村整體搬遷改造,確實是一項十分艱難而又複雜的工程,他們從開始動員到基本落實政策,前前後後共召開村兩委會議50多次,村民代表會議20多次,黨員會議4次,村民大會3次。
付出很快就有了回報。搬遷改造自2003年規劃,2004年抽籤定位安置,2005年整個新村全面竣工,其速度之快,拆遷安置面積之大,均居義烏市首位。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福生說,整個工程之所以這么順利,除了上述原因外,關鍵是堅持公正、公平、公開原則,因而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如很多人都要臨街店面房,他們就按照市場化操作,請來公正人員,對店面房地基實行招投標,誰出錢多就歸誰建。僅此一項,童店村集體經濟就增收近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