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華妹

1980年12月11日,19歲的溫州姑娘章華妹從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到了一份特殊的營業執照——工商證字第10101號,竟然成為了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她本人則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工商個體戶”。章華妹的父親很善於“經營”,早在解放前就在做布匹生意,在幾個孩子中,他首先讓小女兒做生意,一方面出於生活的壓力,另外就是他發現章華妹身上有一種天然的經商氣質。章華妹夫婦再次投資做紐扣,回到老本行的章華妹如魚得水,而且一做就做到現在。

職業經歷

1979年

一個動盪的轉折期,睡眠了幾代的經商意識仿佛在一剎那間全部激發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生活的環境,並努力尋找出路。在溫州,一些人開始試探著“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生意。

章華妹的父親很善於“經營”,早在解放前就在做布匹生意,在幾個孩子中,他首先讓小女兒做生意,一方面出於生活的壓力,另外就是他發現章華妹身上有一種天然的經商氣質。

一張小桌子放在自家門口,幾毛錢的日用品,擺點紐扣、紀念章、手錶錶帶等,就是如此簡單,1979年11月,章華妹的店鋪“開張”了。後來,他們開始自己加工,然後拿出來賣,以致周圍的一些人也學起了章家。

“即使在溫州,當時人們也是都看不起做小買賣的,羨慕集體企業、國企,我的一些同學看到我做買賣都覺得自己害臊,他們把臉都轉過去了!”章華妹回憶說,當時自己也總感覺頭都抬不起來,但是做了一段時間,發覺每天還有幾塊錢進賬,感覺特別高興:“人家上班賺錢,我也是賺錢啊!想開就好了!”

當時溫州的鼓樓工商所剛剛成立,一天,工商部門的人找到章華妹,說現在對做生意放開了,可以去領一個營業執照過來。“自己門口賣東西還要什麼執照?”章華妹回家跟父親商量,父親經驗比較豐富,馬上就讓她去申請領一個,並告訴她:這個執照對我們以後的生意會很有用。

於是章華妹就拿了申請表格,送到了鼓樓工商所。

1980年

12月11日,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鮮紅印章蓋在一份特殊的營業執照上——工商證字第10101號。執照上清楚地寫著:

姓名:章華妹;

地址:解放北路83號;

生產經營範圍:小百貨。

實在的章華妹依然將開業日期寫為1979年11月30日。這張用毛筆填寫的營業執照塵封多年以後,竟然成為了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多年以後,當章華妹談起這些事情的時候,依然能夠從中感覺到她對父親的深深的愛和謝意。

那年章華妹21歲,她不知道自己在偶然之間成了中國“個體戶第一人”。

在章華妹的印象里,多年以來一直在這樣生活,平平靜靜,做好自己的生意。突然成了全國第一個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申領者,“一下子還適應不過來”,“真講不出好在哪裡了。大概唯一的好處就是現在客戶都知道自己叫‘章華妹’了,不再叫我‘老闆娘’了。”

1982年

章華妹結婚後開始幫哥哥打理生意,150元每個月,“出嫁了,家裡的產業就沒有份兒,必須要單幹!”1985年,章華妹的兒子出生,也正是孩子的出生促使章華妹開始單幹。

“開始的時候,我不能做紐扣,畢竟我哥哥開的是紐扣店鋪,這樣對家人不好。”在章華妹的腦海里,傳統依然是最主要的。後來,章華妹的丈夫余新國去廣州發覺當時溫州生產的衣服上的珠片在溫州沒有——這就是商業機會。

“當時我們連一分錢都沒有,孩子才8個月大!”章華妹說,沒有辦法,他們就去銀行貸款一萬多,借了哥哥一萬多,開始再次創業。

沒想到珠片一做就是5年多,銀行貸款還了,還買了一萬多塊錢的房子。

後來,在溫州老城區的解放北路,慢慢做珠片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章華妹的哥哥也開始做了,於是章華妹夫婦決定轉變方向。

開始他們投資皮鞋——幾萬元積攢資金全部投進去了,結果全賠了。

“當時虧了錢真是難受,辛辛苦苦的血汗錢就這么虧了!”但章華妹依然非常開朗:虧就虧了,不虧就不能賺,重新開始!“我的脾氣就是這樣。”

1994年

章華妹夫婦再次投資做紐扣,回到老本行的章華妹如魚得水,而且一做就做到現在。“還會做五六年吧,一直要等到兒子能夠獨立做生意!”

當中央電視台要做今年最具有經濟活力城市評選的時候,溫州市工商局給這個個體戶打來了電話,希望她能參加晚會,市政府也打來電話,希望她能參加,而且必須參加。“其他人可以不參加,但你是第一個領取個體營業執照的人,必須參加!”

在中央電視台的頒獎晚會彩排時,章華妹說自己都不知道說什麼,晚會的前天晚上,整個晚上都沒有睡好——第二天自己是和一些“大腕”同台競技啊。

“我只是一個個體戶,真的感慨萬千。”可在丈夫眼裡,章華妹已經表現得很好了,“有點緊張,聲音有點發顫,我在電視上看的時候,都替她擔心。”

20多年了,章華妹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做個體戶的。

“我真的想一直做個體戶,以前也想過做大公司,但是個體戶自由,蠻好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