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證學批判為中心

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證學批判為中心

《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證學批判為中心》本書以章學誠的經學思想為中心並,指出他從傳統儒家學者向現代知識分子轉化的思想進程。既有日本學者治學嚴謹,又具有巨觀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是本領域研究的一部上乘之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證學批判為中心

本書以章學誠的經學思想為中心,詳細探討了他的思想與浙東學派、朱陸學之間的關係以及“六經皆史”說的淵源,並以章學誠對乾嘉學的批判為起點,探討了他對知識的主觀性契機的闡發,指出他從傳統儒家學者向現代知識分子轉化的思想進程。本書既有日本學者治學嚴謹、重視資料蒐集考辨的特點,又具有巨觀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將章學學誠的研究置於知識分子現代性的觀照下,是本領域研究的一部上乘之作。

本書目錄

中譯本自序

第一章 序說——兼研究史摘要

第一節 兩種《文史通義》

第二節 章學誠形象的視點、“六經皆史”說的偏重

第三節 章學誠思想的構造

第二章 章學誠在思想史上的位置

第一節 圍繞浙東學派的諸問題

1.何炳松的“程頤學統”說

2.全祖望的“陸學”說

3.《浙東學術》篇的創作意圖

4.戴震批判與《浙東學術》

第二節 朱子學與陸王學

1.道問學與尊德性

2.博約論

第三章 圍繞“六經皆史”的諸問題

第一節 “六經皆史”說的意義

第二節 “六經皆史”說前史——道家、王充、王通、陸龜蒙、邵雍、南宋事功學派、劉因

1.進行前史追溯的理論前提

2.道家

3.王充、王通

4.陸龜蒙

5.邵雍、南宋事功學派(陳傅良、陳亮)

6.劉因

第三節 王陽明的“五經亦史”說與王學右派

第四節 古文經學與“六經皆史”說

第四章 向經學世界的挑戰

第一節 知的三種類型

1.風氣論

2.知的三種類型

第二節 六經與道——道器論

1.《原道》篇的理論射程

2.道與聖人

第五章 恢復學術認識中的主觀契機

第一節 章學誠與宋儒——其學術的類似性與異質性

第二節 知的主觀契機

1.“天性”與“至情”

2.《質性》篇——人格及其表現

第三節 學術認識的兩種形態

1.知的變貌--官師的分離

2.“高明”與“沉潛”

3.“性靈”與“功力”

4. “撰述”與“記注”

5.國史與方誌

6.通史與斷代史

第四節 引導認識的主體性關心——存在於知識根底之物

1.學術與道的關係

2.拒絕法則化、規範化的主觀理解

3.知識的質的深化

第六章 章學誠的文本論

第一節 乾嘉樸學的讀書論及其批判

1.戴震的讀書論

2.王力的訓詁學理論

第二節 文采(rhetoric)的出現

1.言與意的思想史

2.言與意的乖離

第三節 語言表現的多義性

1.言說背後的意圖

2.經書的象徵主義

第四節 理解文本的條件

1.共感能力——“設身處地”

2.文本之外的傳承

後記

索引

英文目錄及提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山口久和(1948~),文學博士。生於日本滋賀縣。1973年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1979年獲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學位(中國哲學史專業)。現為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以清代為中心的中國近世思想史、文化史。

譯者簡介:王標,(1969~),文學博士。福建福州人。1991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1998年考入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師從山口久和教授治清代思想史,2004年獲博士學位。現為大阪市立大學GOE特別研究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