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題》

《立秋後題》是一首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的古詩。

作品原文

立秋後題
日月不相饒1,節序昨夜隔2。
玄蟬無停號3,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願4,惆悵年半百5。
罷官亦由人6,何事拘形役7。

作品注釋

日月不相饒:鮑照詩:“日月流邁不相饒。”
節序:節令,節氣;節令的順序。南朝梁江淹《謝僕射遊覽》詩:“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時菊耀岩阿,雲霞冠秋嶺。”
玄蟬:秋蟬,寒蟬。唐劉禹錫《始聞秋風》詩:“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獨往:猶言孤往獨來。謂超脫萬物,獨行己志。《莊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輕天地、細萬物而獨往也。”
惆悵年半百:《歸去來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罷官:免除官職。
謂為形骸所拘束、役使。猶言被功名利祿所牽制、支配。晉陶潛《歸去來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創作背景

此乾元二年(759年)立秋次日所作。黃鶴註:《唐書》本傳:甫為華州司功,屬關輔飢,棄官客秦州。此詩蓋欲棄官時作。

點評鑑賞

此詩前四秋後之景,後四所題之意。盧注秋燕公自喻,言將去華,如燕離巢,故云如客。鶴注是年公四十八,今雲半百,舉成數而言也。王嗣奭曰:張綖謂公詩“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又詩“往與惠詢輩,中年滄洲期”,皆生平獨往之願也。余謂此詩,乃公轉念以後一味有高蹈志矣。(仇兆鰲《杜詩詳註》)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朝著名詩人,漢族,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等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