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立報

《立報》: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後有影響的小型報紙。1935年9 月20日在上海創刊。由成舍我、蕭同茲、嚴諤聲、吳中一等新聞界人士集資興辦。1949年 4月30日停刊。此外還有同名的天津外國語學院、西安歐亞學院、陝西師範大學的校園報紙《立報》。《立報》該報在發刊詞《我們的宣言》中提出了“報紙大眾化”的口號,表示“一定要把報紙辦得通俗易懂,刊登的材料要與民眾休戚相關,使全國人民能讀、必 讀、愛讀,”並採取售價低廉、準時送報等措施以爭取讀者,提出口號:“五分鐘可知天下事;一元錢可看三個月。

天津外國語學院《立報》

天津外國語學院漢文化傳播學院新聞系學生自辦報紙。屬該學院旗下“風聞天外”新聞社出版物。報紙的采寫、編輯、排版、印刷與最終出版工作,乃至於經費的籌集等,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報紙為彩色雙頁八版設計。報紙內容追求真實,貼近學生生活,深受讀者好評。但由於該報在其第二期內容中報導了所在的漢文化傳播學院濫用經費辦晚會等一系列校園醜惡新聞後,就遭到漢文化傳播學院的封殺。並最終導致報紙所屬社團於2010年初解散。該報共出版兩期(不包括在學院壓力下被強制出版的“道歉增刊”)。直至今日,相比該報競爭對手《天外人》(校報,由學校資金、政策支持)、《國商經緯》(國際商學院刊物)等,該校許多“老生”仍對《立報》的報導有著深刻的記憶。

西安歐亞學院《立報》

西安歐亞學院《立報》西安歐亞學院《立報》

西安歐亞學院(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立報》(Li bao),創刊於2005年6月,黑白

印刷,每月一期,四開十二版,由社團聯合會(大學生團體聯合會前身)主管,競業傳媒(Vying Media)社主辦,面向歐亞學院及西安市部分兄弟院校發行。

報紙內容由歐亞在校學生自主采編、排版、設計,並獨立進行廣告外聯、出版印刷。《立報》區別於以往校園報紙只注重學校官方說教、且拘泥於形式的宣傳套路,在校園新聞選題和版式設計上,編輯都借鑑和學習社會成功媒體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使得報紙在校內受到眾多同學及老師的好評。

《立報》也是歐亞校園內借鑑商業化運作較為成功的案例之一,刺激並帶動了同時期內學校里其它學生報社對廣告的重視。《立報》的采編實踐,改變了以往新聞教學中僅注重采寫技能的傳統教學觀念,讓同學從單純重視采編擴展到采編與經營並重,參與者可以從中了解和熟悉當代媒體的生存環境,並提高其自身的媒體實操能力。

西安歐亞學院《立報》相關人物:高輝、潘海浪、劉傑、賈健、張國亮、鄧玲、蘇婷、胡曼、王瑩 ……

陝西師範大學《立報》

陝西師範大學(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立報》,陝師大第一份研究生報,2006年6月6日創刊,在校內和陝西的各兄弟院校受到一致好評,校長親自為報紙撰寫寄語。代表了陝西師範大學近5000研究生,是一個研究生與學校、研究生與導師以及研究生之間聯繫溝通的橋樑。

抗戰時期的小報紙

簡介

《立報》《立報》

《立報》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後有影響的小型報紙。1935年9 月20日在上海創刊,由成舍我、蕭同茲、嚴諤聲、吳中

一等新聞界人士集資,成舍 我任社長,張友鸞、薩空了等先後任總編輯,嚴諤聲任總經理。惲逸群執編國際新聞版,謝六逸、張恨水等曾任編輯。

該報初創時為4開4版一張,不登廣告,民國25年(1936年)3月16日起增出晚刊,並開始刊登廣告。後來晚刊停出,同年6月1日該報增加兩版,變為日出6版。基本欄目有要聞 、國內訊息、本市訊息、國際新聞和教育與體育、經濟等專欄,另有《言林》、《花果山》、《小茶館》三個副刊。

民國26年(1937年)11月13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強令所有宣傳抗日的報紙一律停刊。該報由於堅持抗日的立場,被迫於同年11月25日停刊。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上海市政府社會局長陸京士等曾在上海另出《立報》,由杜月笙任董事長,報紙內容反動,與原先《立報》的宗旨完全相悖,至1949年4月30日臨近上 海解放時停刊。

歷史意義

《立報》該報在發刊詞《我們的宣言》中提出了“報紙大眾化”的口號,表示“一定要把報紙辦得通俗易懂,刊登的材料要與民眾休戚相關,使全國人民能讀、必 讀、愛讀,”並採取售價低廉、準時送報等措施以爭取讀者,提出口號:“五分鐘可知天下事;一元錢可看三個月。”

該報特色有:(1)注重新聞報導。以精選精編的辦法選擇刊登有代表性的電訊稿,對有特殊意義的新聞,則精編成簡單明了的短訊,重視獨家新聞。(2)重視評論。天天 有500字左右的評論,或針對國內外時事,或針對某一社會問題。文字婉轉,既能避免新聞檢查機關扣發,又能使廣大民眾了解事實真相。(3)重視民眾工作,與讀者、作者建立 了廣泛而又密切的聯繫。當年為副刊《言林》撰稿的作者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郁達夫、夏衍、老舍、曹聚仁、王統照、王任叔等等,幾乎包羅了中國絕大數現代進步文化人 和著名作家。

由於該報堅持抗日,傾向進步,內容豐富,編排新穎,從而擁有廣大讀者,在上海八一三抗戰時,銷售量達到20萬份,創當時國內報紙的最高紀錄,成為當時小型報中最 有影響的報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