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窄V帶是在V帶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新型膠帶,結構型式與V帶很相似,性能則更為優良。它與V帶比較具有傳動功率大、強度高、伸長小、效率高和壽命長等優點,並能適應大速比和短中心距的傳動要求,還具有耐油和抗靜電等優良特性。
組成部分
窄V帶的截面形狀如圖所示,它由伸長層、強力層、壓縮層、和包布層組成。 強力層又稱抗拉體,承受主動輪與被動輪間的拉力,需具有高拉伸強度,低伸長率,良好的撓曲性和耐疲勞性。優質的窄V帶,抗拉體大都為聚酯(滌綸)織物。GB/T1171一1996規定V帶抗拉體的結構,分為繩芯V帶和帘布芯V帶2種類型。前者具有更佳的撓曲性和抗疲勞性,傳動效率較高,使用壽命較長,但製作工藝要求高,僅在技術和設備條件較高的工廠套用。窄V帶採用性能更為優良的氯丁橡膠。
結構特點
窄V帶的相對高度約為0.9,帶頂面呈弓形,可使帶芯受力後仍保持直線平齊排列,因而各線繩受力均勻;兩側呈內凹形,帶彎曲後側面變直,與輪槽能更好地貼合,增大了摩擦力;抗拉體的位置較高,使帶的傳力位置向輪緣靠近;低膠高度加大,使帶與帶輪的有效接觸面積增大,可增大摩擦力和提高傳動能力;包布採用特製的柔性包布,使帶撓性好,受彎後彎曲應力較小。
窄V帶的制式
國際上窄V帶有節寬制和頂寬制2種制式,也有人稱為“公制”或“英制”窄V帶。節寬制採用ISO4183公制標準,以截面的節線寬度為基準,為英、法等歐洲各國所套用,按截面大小分為SPZ、SPA、SPB和SPC4種型號。頂寬制採用的是RMA美國標準,它以截面的頂部寬度為基準,為美、日及美洲各國所套用,按截面尺寸分為3V、5V和8V3種型號。
窄V帶傳動的優點
單根窄V帶傳遞功率大。
窄V帶受力合理,窄V帶的線繩沒有凹陷狀況,受力均勻從而使得窄V帶的承載能力提高。
窄V帶的拉伸強度高,其強力層採用鋼絲或高強度線繩結構,故其拉伸強度高。
窄V帶的質量小,其截面積小,所以其單位面積的質量較小。
窄V帶的傳動結構緊湊,適應性強。窄V帶一般用於空間狹小,耍求傳動系統結構很緊湊的場合或用在傳遞的功率較大,採用普通V帶根數太多的情況。
使用窄V帶可使傳動中心距縮短,帶輪寬度減少,廣泛用於各種動力傳遞。
1.單根窄V帶傳遞功率大。
2.窄V帶受力合理,窄V帶的線繩沒有凹陷狀況,受力均勻從而使得窄V帶的承載能力提高。
3.窄V帶的拉伸強度高,其強力層採用鋼絲或高強度線繩結構,故其拉伸強度高。
4.窄V帶的質量小,其截面積小,所以其單位面積的質量較小。
5.窄V帶的傳動結構緊湊,適應性強。窄V帶一般用於空間狹小,耍求傳動系統結構很緊湊的場合或用在傳遞的功率較大,採用普通V帶根數太多的情況。
6.使用窄V帶可使傳動中心距縮短,帶輪寬度減少,廣泛用於各種動力傳遞。
窄V帶與普通V帶對比
窄V帶的斷面也呈倒梯形,高與節線寬度的比為0.9,大於V帶的0.7,因此能夠增大工作面與輪槽的接觸面積,提高傳動功率和效率。在相同的小輪直徑和線速的條件下,每根窄V帶的傳動功率,約為寬度基本相同的相應型號V帶的3~4倍。窄V帶的傳動效率為0.9~0.97,線速度可達到40~50m/s,分別高於V帶2%~5%和15m/s。當帶的線速度相同時,窄V帶輪的寬度可縮減1/2以上。窄V帶的壽命也長於V帶,當線速度高及帶輪直徑小時尤為突出。
窄V帶的發展套用
傳動效率低是V帶的固有缺點,這與它的基本結構型式有關。改進設計和改善使用條件只能使這問題得到緩解,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它並獲得滿意的結果。V帶在工業已開發國家已基本被淘汰,並被窄V帶和其他新型帶所取代。我國的新型機器設備,也已陸續將V帶傳動改為窄V帶。窄V帶傳動具有傳動功率大、傳動尺寸小、許用帶速高、效率較高、壽命長和節能等優點,已廣泛套用於高速和中、大功率的各種機械中。
國家標準
《一般傳動用窄V帶》(GB/T 12730-2008)《Narrow V-belt for general drive》於2008年9月1日實施,代替GB/T 12730-2002。
《帶傳動 普通V帶和窄V帶 尺寸(基準寬度制)》(GB/T 11544-2012)《Belt drives - Classical and narrow V-belts - Dimensions(system based on datum width)》於2012年實施。
《普通和窄V帶傳動 第1部分:基準寬度制》(GB/T 13575.1-2008)《Classical and narrow V-belt drives - Part 1:System based on datum width》於2009年3月1日實施,代替GB/T 13575.1-1992。
《普通和窄V帶傳動 第2部分:有效寬度制》(GB/T 13575.2-2008)《Classical and narrow V-belt drives - Part 2:Effective system》於2009年3月1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