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因為山里少水,宋雲國只能每天背著長長的木桶到離家最近的柳樹灣蓄水坑背水。1996年中華慈善總會撥款要將空山壩所有的草房改建成瓦房,宋雲國在村裡的幫助下將自家的草房建成了瓦房。空山壩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村民們飲水都是到背水。從春耕前四月的準備到十一月的大雪紛飛,六月種下的玉米苗變得枯萎,七月土豆因得愛爾蘭病而全部死亡,八月乾旱持續與計畫蓋新瓦房,九月、十月以及十一月的收集積雪,這就是壩子裡人們一年的生活狀態,為水源而奔波,為生活而憂愁。2003年2月,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空山壩建起了320口蓄水池,大部分村民喝上了自來水,但由於地處貧困縣,加上宋雲國所在的村子地勢險惡,引水難度極大,59歲的宋雲國仍然要背水生活,宋雲國希望能在自家附近建一個蓄水池,這是宋雲國多年的夢想。
幕後製作
當導演得知空山人年年都在堅持不懈地尋找水源,又不斷失敗的時候,被感動了。決定把對空山的感動以一種平靜、自然、不經意的態度記錄下來,讓觀眾了解空山,關注空山。
1997年2月,《空山》開機了。《空山》拍攝地距成都一千多公里。其中,在快到空山時要經過一條近200公里的,談不上任何等級的盤山土路。空山的生存難度是拍攝組始料未及的,空山雖然距縣城也不過200公里,但由於地勢差異極大,加上山路的艱險,從縣城驅車到空山竟需要十二個小時,山路把空山與縣城隔離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存世界,空山沒有電,沒有水,人煙罕至。
劇組在距主人公宋雲國家不遠的一個荒坡上搭起了兩頂簡易帳篷,因為山上無水源,食用水只能用泥坑裡挑的渾濁雨水代替,水裡布滿了仍在蠕動的紅色砂蟲。在一次拍攝鄉幹部艱苦尋找水源的情節時,劇組扛著近百斤重的攝影器材,在灌木叢林中徒步跋涉了四十多公里;拍攝期間遇上了嚴重的乾旱,三個多月沒有下過一場雨。
《空山》用跟隨式的拍攝,跨度一年,半年時間沒有離開拍攝地,因為當地缺水,劇組工作人員沒洗過一次澡,沒喝過一口乾淨水;
《空山》的拍攝地是中國重點貧困縣,出來以後縣電視台把這個片子連續播放了幾個月,最後中華慈善總會投了很多資金給他們,把他們原來住的窩棚改建成瓦房,給他們修引水工程,這都是《空山》帶來的社會價值。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宋雲國 | 宋雲國 | 簡介 空山壩純樸山民,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每天過著用木桶背水的生活。 |
紹娃子 | 紹娃子 | 簡介 宋雲國之子,年紀雖小,除了讀書已經開始幫家裡幹活了。 |
何通遠 | 何通遠 | 簡介 空山壩山民,父親在一次伐木中被大樹砸死,母親改嫁。 |
製作團隊
職務 | 姓名 |
導演 | 彭輝 |
編劇 | 彭輝 |
攝影 | 彭輝 |
撰稿 | 彭輝 |
編導助理 | 石仲華 |
攝影助理 | 王朝暉、夏海軍、彭軻 |
解說 | 周東、陸建藝 |
錄音 | 王雁、彭軻 |
技術支持 | 王和平、萬里、薛英軍、陳修淮、萬春江 |
數碼剪輯合成 | 彭輝 |
監製 | 冉光澤、李知琪 |
總監製 | 黃長君、鄭抗美 |
出品人 | 黃長君 |
特别致謝
余依憶 | 常安 | 陳玲 | 石仲華 |
馮仕廉 | 何先發 | 張韋 | 遲阿娟 |
李知琪 | 錢戈 | 白鴿 | 蘭志翔 |
演職員表參考資源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獎項名稱 | 獲獎項目 | 獲獎方 | 備註 |
第十一屆匈牙利國際視覺電影節 | 評審會獎 | 彭輝 | 獲獎 |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 中國彩虹獎 | 彭輝 | 獲獎 |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 最佳攝影獎 | 彭輝 | 獲獎 |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 | 一等獎、最佳攝影獎 | 彭輝 | 獲獎 |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 最佳紀錄片 | 彭輝 | 提名 |
第十八屆法國國際環境電影節 | 最佳人文影片 | 彭輝 | 提名 |
第十六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 最佳紀錄片 | 彭輝 | 提名 |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作品評價
《空山》的感人處,不是因為地理風光,而是百姓生活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像《空山》這樣關注個體生命與生存狀態,以人為本、人性關懷為主的紀錄片越來越少了(騰訊網評論)。
《空山》無論從思想的深度還是藝術的成熟度上,都表現出冬眠蟄伏後的力量(東方網評 )。
《空山》是一部畫面工整的作品(人民網評)。
《空山》片名本身具有實際的意指性,又具有隱喻的詩意。嚴酷的自然環境給人的生命造成的壓抑讓觀眾吃驚。在《空山》里,看到了對人物塑造的重視和對人物內心情感的深度開掘。《空山》是平靜無奇的,在這種接近生活本質的平靜之下涌動著渴望生命的激情,真誠的介入,理性的旁觀。《空山》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中國紀錄片注入了一種生活的力度和生命的強度,以凝重與深沉的風格代表的西部紀錄片的美學追求(陳國欽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