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普林格先生從描述他獨特的經濟周期的6個階段開始,解釋了特定資產類別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表現的差異及其原因。隨後他展示了如何利用技術和市場間分析來識別市場所處的經濟周期階段,並且把ETF基金當作實施資產配置轉換的最佳投資工具。
全書提供了一套易於操作,又極為有效的投資指南,通讀本書將使你了解如下知識:
普林格獨特的經濟周期6階段理論,這將有助於你更好地理解市場,並有效地在市場部門間進行轉換;
經濟周期每個階段明確的投資建設;
驅動經濟周期變化的主要市場間關係,理解經濟周期間的聯繫及其對股票、債券和商品投資表現的影響;
在過去50年來已經被證明為可以獲利的債券、股票和商品市場投資戰略。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你提供了在資產配置、經濟部門轉換、ETF基金和周期中發現並充分利用投資良機所秘需的背景資料和分析工具。
書中,普林格先生為你展示了如何套用積極的資產配置方法,即隨著經濟周期階段的改變,在經濟部門和主要的金融市場之間轉換,以實現資產配置戰略的最最佳化。他把ETF基金更便於交易,且比共同基金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他還針對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所應重視的經濟部門提供了明確的投資指南。
作為提升技術分析技巧的基本工具,本書為你展示了如何從消極的投資模式轉向積極的投資模式,並解釋了經濟周期和股票市場周期之間的聯繫,以進行更為有效、更能盈利的交易和投資行為。
作者簡介
馬丁·J·普林格(Martin J.Pring),當今最負盛名的技術分析家,金融教育類網站Pring的總裁,普林格·特納資本公司的主席。他還是倍受尊敬的時事通訊《跨市場評論》(The Intermarket Review)的主編。普林格先生寫作了大量獲得讀者高度認可的投資類書籍,其中包括《馬丁·普林格論技術分析》(Martin Pring on Technical Analysis)系列叢書和《技術分析精論》(Technical Analysis Explained)等,同時他還為諸如《巴隆氏》(Barton's)、《期貸》(Futures)、《投資視野》(Investment Vision)等主流財經雜誌撰稿。
目錄
引言
第1章 貨幣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2章 經濟周期:季節性的日曆
第3章 有助於我們確定趨勢反轉的工具
第4章 從長期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第5章 經濟周期如何驅動債券、股票和商品的價格
第6章 初識馬丁·普林格的經濟周期的6個階段
第7章 如何套用模型判定經濟周期的階段
第8章 利用市場行為來確定經濟周期的階段
第9章 如何使用易於遵循的指標來辨別經濟周期中的階段
第10章 如果你能管理風險,利潤就會自我實現
第11章 10個經濟部門如何適應轉換過程
第12章 經濟周期6個階段中經濟部門的表現
第13章 ETF基金是什麼,它們具有什麼優點
第14章 ETF基金和其他作為對沖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投資工具
第15章 綜述:經濟周期中每個階段的建議投資組合
書摘
第2章 經濟周期:季節性的日曆
美國200年來的經濟歷史顯示了經濟總是循環往復地運動的。在這么長的時間內,你可以觀測到經濟活動在增長和緊縮之間持續地波動。這個歷史經驗不僅局限於美國,也可以延伸至其他國家。事實上,歐洲的經濟歷史也是循環式地發展的,儘管不那么明顯,但仍然可以看到重複出現的經濟周期。經濟成長和經濟收縮之間的來回切換被稱為經濟周期,從一個經濟波谷到下一個經濟波谷大概是41~42個月的時間。經濟周期實際上是人們心理的反映,是人們心理在謹慎、樂觀、貪婪和恐懼之間的轉換,於是,除非人性有個根本性的改變,否則就沒有任何理由相信經濟周期會消失。在本章里,我們討論如何確定經濟周期的問題,以及經濟周期運行的方式。稍後,我們將看看經濟周期對於資產配置過程的重要性,還有試圖理解經濟周期如何有助於我們獲得一個超常的投資結果。
在這點上,你可能會得到經濟周期定期出現,並且或多或少是完全重複的印象。不幸的是,情況並不是你想像的這樣,因為每個經濟周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持續時間和規模。記住,先前我們提到經濟周期的41個月時間跨度只是個平均時間,這意味著經濟周期波谷之問的時間期限可能會有波動。有很多原因能解釋經濟周期持續時間會有所不同,但是我相信這些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基本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由於經濟周期,也被稱作基欽(Kitchin)周期(以其發現者,約瑟夫·基欽命名)受更強大的、持續時間更長的經濟周期控制,而所有這些周期都是同時發生的。兩個主要的長期經濟周期是朱格拉(Juglar)周期,或者稱為10年周期,以及康德拉傑耶夫(Kondratieff)周期,或者稱為50年長波周期。在約瑟夫·熊彼特的經典著作《經濟周期》(Btasiness Cycles)中,他定義了3個經濟周期,並且將這3個周期歸結為一個經濟周期。圖2—1,背線圖形公司(Topline Charts)友善地允許我們製作的這張圖,顯示了從18世紀到新千年初的這200年來主要市場的經濟周期。我們在第4章將會更多地討論康德拉傑耶夫周期,以及長期的經濟趨勢。然而,在這裡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康德拉傑耶夫周期是關於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壓力的,這是個長期的經濟趨勢,決定了組成該經濟周期部分的小的單個經濟周期的特性。舉例來說,每個經濟周期都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部分。如果長期發展趨勢是通貨膨脹的話,這就意味著經濟周期或者基欽周期,也會經歷一個更長、更顯著的通貨膨脹階段。實際上,當長波周期經歷一個通貨膨脹趨勢的時候,與基欽周期相關的商品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牛市將會持續更長,並且規模更大。最近的長期或者非常長期的通貨膨脹趨勢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在1981~2005年之間占主導力量的是通貨緊縮(即康德拉傑耶夫下降波),這可以從債券的收益看出來,這已經導致了長期的與基欽周期相關的債券市場的牛市和相對短期的債券市場的熊市。
每個經濟周期具有不同特點的第二個主要原因在於經濟是由許多部分或部門組成的。這些部門不是以相同的比例上漲和下跌,並且在經濟周期之間也有不同的表現。舉例來說,可能由於結構性原因,一個經濟階段需要比正常情況下建造更多的住房。也許這是由於人口結構發生變動的原因,處於形成家庭階段的人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增高。這就意味著住宅產業將在經濟復甦過程中起著比正常情況下更為重要的作用。通常當一個經濟部門的表現超出經濟平均水平時,商人都會將其納入自己的決策過程中。結果就是,短暫的繁榮通常被誤解為是一種常態,住宅行業內的商人都變得過度樂觀。接下來,這會使他們期待獲得更大的潛在利潤,並樂意承擔更大的風險。能夠輕鬆獲得利潤的預期很顯然會導致草率的決策和行業內的扭曲發展。在另一個經濟周期內,這可能表現為過度的消費者信貸以及銀行系統的金融失衡。換句話說,商品價格超過常規的急劇上漲會刺激企業堆積存貨。在銷售額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這是正確的;但是當銷售下降時,這些“充足的”存貨將是多餘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我們通常都會發現經濟中的一個部門超額發展或者借貸過多。通過這種方式,這些部門在經濟成長的時候增加了其所占GDP的份額,而在經濟衰退的時候,也加劇了經濟的下跌速度。
我們還能為不同經濟周期具有不同特徵提出第三個原因,這個原因在於隨著時間的推進,經濟結構本身會發生改變。舉例來說,在19世紀美國經濟的主體是農業。後來,製造業居於統治地位,而到了20世紀後半期,服務業又占據了領先地位。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的職能和影響逐步增長。在19世紀,大的經濟數據就像生鐵一樣。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什麼樣的趨勢將會發生?結果是,經濟不像原來那樣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政府的職能及與之相關的轉移支付給整個巨觀經濟增加了一層穩定性。這並不是說,長期的經濟不平衡不會再出現了,但是從單個經濟周期的角度來看,波動性好像有下降的趨勢。
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大多數與經濟周期相關的過程本質上都是不斷累積的,於是,一旦它們累積了足夠的向上或者向下的能量,這樣的趨勢就會延續下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使油輪或者列車減速並轉向,經濟趨勢也是如此。大多數觀察家所犯的主要錯誤就是低估了這些經濟趨勢的彈性。你會吃驚地發現,一旦經濟復甦,它會對於沒有預期到的衝擊非常具有彈性,不管這個衝擊是政治的,自然的,還是人為造成的。
在對於經濟中出現的波動進行了一些概括性的觀察之後,該是回到我們討論主題的時候了,那就是如何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動進行資產配置。
在本章里,我們主要考慮基欽經濟周期,或者稱為4年經濟周期。圖2-2顯示了一個理想化的經濟周期,在圖中正弦曲線代表了經濟的增長路徑。水平的平衡線代表了沒有經濟成長的階段。當正弦曲線在平衡線之上處於上升階段時,它告訴我們經濟以一個更快的速度增長。當正弦曲線達到頂端,開始下降的時候,經濟依然在增長,但是增長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後,正弦曲線下滑至零以下,也就是平衡線以下,這意味著經濟正在收縮。只要正弦曲線位於平衡線以下,下降的經濟動量就在積蓄力量。隨後,正弦曲線開始上升,但是由於仍然在平衡線之下,所以經濟依然處於緊縮狀態。然而,經濟下降的速度在不斷減小。最終,當正弦曲線越過零,經濟的增長速度變為正值,一個新的經濟恢復期就到來了。
早些時候我們說經濟不是單一均勻的,而是由大量經濟部門組成的,每個經濟部門會以一定的時間順序輪番出場。那么我們怎么能把經濟當作一個單一的整體來談論呢?答案就是,圖2-2中所顯示的理論的經濟成長路徑代表著我們稱之為與經濟同步發展的那一部分。舉例來說,經濟中還包括領先部門和滯後部門,每個部門都在按照自己的路徑發展,分別經歷了增長和收縮的過程。我們的圖形剛好反映了夾在這兩者之間的同步部門的增長路徑。如果我們加上所有的這些經濟部門,一些領先部門,一些同步部門,還有一些滯後部門,然後將其平均,所得到的圖形也會與圖中所示的圖形相吻合。當我們在本章和接下來的章節里談到經濟時,我們的意思就是經濟活動的總體,就如同該圖中所表示的那樣。
為什麼經濟周期會重複出現
經濟周期實際上是由人們做出的大量經濟決策組成的,不管人們是作為個體還是作為一個組織在做出經濟決策。在經濟復甦和經濟衰退之間的轉換是人們對於積極刺激的反應(導致經濟復甦),然後同樣錯誤的重複出現會導致經濟衰退或者增長速度的放緩。這些經濟決定是受心理因素驅動的,或者是基於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期,或者是對於現存經濟狀況做出的反應。舉例來說,公司擴張其生產能力是因為他們預期經濟會增長。另一方面,他們會因為銷售額下降而解僱工人等等。關鍵一點是因為人性或多或少是穩定不變的,所以經濟周期會重複出現。人們都說,歷史會重演,但是從來不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出現。對於經濟周期也是一樣。人們總是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每次都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部門犯錯,而且犯錯的程度也有所差別。舉例來說,人的天性就是將最近的歷史事實向外延伸。如果你喜愛的球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那么期待他們會繼續勝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同樣地,如果經濟已經擴張了一年左右,那么大多數人就會習慣於這種積極的經濟狀況。由於新聞的大背景都是有利的,就沒有理由預期經濟將會出現衰退。如果預期將要發生衰退的話,那么人們將會根據預期做出反應。
在相反的意義上,如果經濟活動已經開始收縮,你的公司也和其他的公司一樣受到了影響,那么就會很容易地做出削減成本的決定。另一方面,如果你確信下個月經濟會繼續走高,你就會推遲或者取消這些削減成本的行為。“定期重複出現的是這些反應的模式,而不是經濟周期本身”,這就像後來理察·柯格蘭博士在他的書《從經濟周期中獲利》(Profiting from the Business Cycle)中所說的那樣。
儘管這裡的解釋會給你提供一個框架,根據這個框架你可以圍繞經濟周期進行資產配置,但這不是、也不可能是包含所有精細信息的操作路線圖。這是因為沒有一個經濟周期模式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複出現。如果經濟周期以完全一樣的模式重複出現的話,經濟預測過程將變得容易,而且總是能被市場納入到經濟決策中去。一般說來,人們會從他自身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在隨後的經濟周期中不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舉例來說,你可能是個房地產開發商,在上一次的經濟衰退中你積累了大量的房屋存貨,最終都虧本銷售掉了。這可能會是個慘痛的教訓,你肯定會採取措施在將來避免或減輕此類問題的發生。然而,不是每一個經歷過上次經濟周期的人都會等到下一次經濟周期的到來,因為這是個不斷更新和置換的過程,新的市場參與者出現、老的市場參與者退出舞台。同樣的,每個經濟周期中各個經濟部門的扭曲程度也是不同的,於是儘管那些曾經歷過經濟周期的公司也可能沒有遭受過傷害,所以相對來講會忽視來自過分擴張所造成的危害的第一手經驗。兩次經歷之間相隔的時間階段越長,可能造成的扭曲程度就越大。因此,1929~1932年熊市所造成的危害陰雲在市場參與者們的上方漂浮了幾十年,直到2000年技術泡沫達到頂峰時才被完全忘記。每一代人只能從其自身的經驗中獲益。知道其他人曾經經歷磨難和痛苦會有一些幫助,但是沒有任何比親身體驗的金融苦難的經歷更能使投資者信奉保守的投資信條。
在經濟周期的初期,人們會經過認真考慮,做出謹慎的決策,這是因為有關前面經濟收縮的記憶還是非常清晰的。在經濟恢復末期當所有的事情都處在最佳階段時,最普遍的錯誤就是人們過於自信,公司計畫進行大量的業務擴張。因為特定行業內的其他人都在經歷銷售和利潤的增加,每個人都處於擴張的狀態,這就產生了生產能力過剩的狀況。這種行業內的過度發展在當時不太明顯,因為銷售旺盛,利潤率高;但是當銷售萎縮時,這種生產能力過剩就非常明顯,以至於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在這個時間內,工人就會被解僱,經濟發生緊縮。這樣極端的情況不僅局限於製造業和建築行業,而在任何行業都可能發生。從來沒有停止讓我感到驚奇的是,經紀行業——這個行業應該對經濟周期了解得更多——通常會在股市牛市巔峰的時候搬去豪華舒適的新辦公室。增長的管理費用是基於佣金和費用的不可持續的增長水平之上的,但這種情況只有在牛市高峰時才能看到。經紀公司搬家的事實通常被當作主要市場的頂峰將出現逆轉的信號。
大家都知道經濟周期會重複出現,但是在市場的實際操作中怎樣將其轉化為實際價值呢?第一步就是試圖確定在經濟周期中處於主導地位的階段,然後運用我們關於金融市場的知識,針對這個特定的經濟環境配置我們的資產。日曆年度走過4個完整的階段或者季節。經濟周期也會經過一系列按時間順序發展的事件,或者可以稱之為季節。這意味著在經濟周期中有些適合或者不適合進行不同資產類別投資的特定時點。春天是適合播種的季節,而暮夏或者初秋是適合收穫的季節。同樣地,經濟衰退的初期是增加購買債券的良機,而在經濟恢復的中期自然就會獲得利潤。同樣道理,當經濟中下降的動量最大、訊息面處於最黑暗的時候,就是買進股票的最佳時機。當這些狀況好轉時,股票就會被大量賣出。我們在本書後面還有更多的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與此同時,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確定經濟周期當前的階段或季節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近距離地查看一個典型的經濟周期。
一個典型的經濟周期
儘管基欽經濟周期被稱為4年經濟周期,但是實際上這種經濟周期從一個波谷到下一個波谷的平均間隔接近41個月。在幾種情況下,特別是在20世紀後期,這個經濟周期的持續時間更長。舉例來說,20世紀90年代,在這10年的開始之年就存在一個經濟衰退,直到2000年才結束。這意味著我們的方法是不合乎邏輯的嗎?不是這樣的,因為經過檢驗,數據顯示20世紀90年代這10年,同20世紀80年代一樣,經歷了兩個經濟周期。這兩個10年同20世紀70年代這10年之間的區別是,經濟成長的速度下降了,但是還不足以導致一個真實的經濟衰退。這個概念通常被稱為“增長衰退期”(growth recession)(見圖2—3),因為這反映了在經濟發生真正衰退之前,經濟成長的速度放緩。經濟衰退被正式定義為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於是一個增長衰退期包含了一個季度的經濟收縮。這並不意味著,經濟或國家的所有部分都在經濟衰退的增長中逃脫了經濟衰退,只是經濟總量沒有發生收縮。舉例來說,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通貨緊縮的壓力非常之強。這意味著,中西部工業區和有通貨膨脹傾向的石油帶經受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然而,東部和西海岸的經濟狀況要好一些,於是美國的總體經濟並沒有變成負增長。增長速度放慢,但是沒有在連續的兩個季度內發生經濟衰退。一個有趣的旁註是,由於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擴張所持續的長度,多數經濟評論家都開始認為經濟周期已經消失了。他們認為,國家的一個部門或區域的經濟變弱通常會被其他經濟部分的走強所沖銷,就像美國出現的“輪番發生的地區性經濟衰退”(rolling regional recession)模式一樣。另外,他們還將這個理論推廣至全球經濟,全球經濟現在是個整體,以至於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大陸的經濟衰退完全能被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