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積古圖》長67.5厘米,高34厘米。鈐“積古齋”、“文選樓”、“儀征阮伯元”印。再後為阮元手書《積古齋記》。此記文收入《揅經室集》三集卷三,相校後發現文字略有差異。經文為正書,書寫在刻印佛經舊紙之背面,凡35行,348字。卷心是阮元手拓家藏的歷代鐘鼎彝器鏡、洗、泉布及磚硯等91件金石文物的銘文拓本和91方秦漢印符的鈐印。這些拓本剜裱在手卷上,鈐“阮伯元藏鐘鼎文字”、“八磚吟館”、“琅嫏仙館”印。銘文拓本下是阮元手書釋文和考訂文字。卷心長2135厘米,前鈐“可園珍祕”、“第二品”、“積古齋印”、“阮伯元所藏鍾彝吉金”等印,後鈐“研經堂”、“積古齋”、“阮伯元手拓本”三方印。卷尾是翁方剛手書《積古圖記》和陳文述書與法式善等十六人同觀題款及伊秉綬、趙魏手書題記識文凡四則。
《積古圖》的作者,據《積古齋記》可知是周卣。周氏名瓚,字秬卣。《履園叢書》載:“周瓚號采岩,吳縣橫塘人,工山水人物,細逾毛髮,用唐、宋人法,識者謂自仇十洲後無此種筆墨矣。阮蕓薹宮保為浙江巡撫時,常在幕府,然吳門士大夫鮮有知其者也。”《揚州畫舫錄》中記:“周瓚,字采岩。吳縣人。少學花卉,既成,學界畫白描人物,而大幅工筆山水,出奇無窮,遂成名家。”《積古圖》是周瓚受阮元之囑而繪。創作背景是壬戌臘日,即嘉慶七年(1802)十二月初八,阮元邀其同好朱右甫為弼在積古齋與其子賞鑒所藏金石文物。圖中所繪三人,中坐為阮元,對坐是朱為弼,阮元後立者是阮元之長子阮長生。手卷中,阮氏私藏金石銘文拓本的器物全形在圖中都有圖繪。所畫鐘鼎彝器用透視法,立體感極強,器物上的紋飾都能依稀可見,十分逼真,充分展示了畫家工筆繪畫的技藝和對青銅文化造型藝術的理解。
作者介紹
阮元生於清乾隆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卒於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享年八十六歲。字伯元,號芸台,晚年號頤性老人、經老人,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高宗親擢第一。歷官兵部、禮部、戶部侍郎,湖廣、兩廣、雲貴總督,拜體仁閣大學士。提倡樸學,精於考據,為乾嘉考據學著名學者。在金石文字研究方面,平湖朱為弼是其得力助手。朱為弼,字右甫,浙江平湖人。嘉慶十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遷員外郎。為弼精研金石之學,佐阮元纂《鐘鼎彝器款識》。
阮元是清代一位傑出的經學名臣,同時也是清代學術史上地位顯赫的人物。阮元喜藏金石文物,尤重銘文,而證史實。拓本中“祿康鍾”、“虢叔大林鐘”、“父乙鼎”、“太祝鼎”、“陶陵鼎”、“師酉敦”、“諸女”等器物銘文都收入在《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內,並附銘文考證。阮元在銘文考證上獨有心得。如在“齊寶貨”刀幣拓本下,有阮元書“歙程易田以為寶字非吉字。”程氏名瑤田,字易疇,又字易田,清經學家,江永的弟子,多與阮元有文字研究。在這裡,阮氏顯然同意程易田之說。馮雲鵬所輯《金石索》“金索四·齊刀”圖下也將面文識“齊寶貨”,並注文:“此錢往往得於章邱、臨淄等處。《嘉祐雜誌》稱為齊太公杏九,今人呼為齊吉化,皆非也,緣不識古文寶貨字耳。”後來學者多將“齊寶貨”三字識為“齊法化”。“齊”指齊都城臨淄,“法化”意為標準貨幣。在“即墨之寶貨”拓本下,阮氏書“據此知即墨古本作節墨,其作即者省文也。今即墨縣當讀為節墨縣。”《金石索》“金索四·即墨刀”圖旁註:“金石志雲,‘節’‘即’古字通,據此齊即墨正當作節,今作即者,省文耳。”此文與阮說類同。先秦時代刀布幣文涉及的地名很多,有的沿用至今,如邯鄲、離石、節墨(即墨)等。阮元對所藏青銅酒器不僅考其銘文,視重寶之,而且還實用之。例如嘉慶八年(1803)二月二十六日,阮元父七十壽辰,阮選商周十三酒器在積古齋為堂上壽。阮元有“與諸友分賦商周十三酒器為堂上壽得商父丁角”詩。嘉慶九年(1804)二月二十六日,其父七十一壽辰,阮另選商周十三酒器為堂上壽。阮元有“復與諸友分賦商周十三酒器為堂上壽得周兕觥”詩頌其事。嘉慶十年(1805)正月十六日,黃文七十壽辰。阮元祝壽於積古齋,因以所藏古銅爵酌為壽,即鑿款貽之。阮元以家藏商周酒器酌酒為其父與老友祝壽,“願言千百年,壽如金石長。”實為趣事也。
畫卷賞析
《積古圖》卷中有阮元藏古人名印91方鈐印。阮元在《經室集》三集卷三“秦漢六朝唐二十八名印記”中說:“余所藏古人名印以百數,子常生以其姓名考之,列史有所見者,自漢至唐得廿八鈕,余因第而錄之,即命常生釋注之。”最後頗有感慨地說:“嗚呼!古人姓名銅印多矣,其於正史無考者,未必皆絕無可傳之人也。或謂漢人鑄名印千百以殉葬,好名好事,今人亦不如古耶?夫不見於史,而唯以一鈕之銅傳數千年後,亦可悲矣!史法貴嚴,然余謂善善長,惡惡短,能繁毋簡,庶幾左氏遺法,若馬、班、范、崔之倫,或也多所遺略,至其害歟?”這應是阮元收藏古人印鈕有所得吧。在圖卷中有阮常生所考的“秦嘉璽”、“李廣”、“劉勝”、“司馬遷”、“李忠”、“劉淵”和“雞林道經略使印”鈐本。鈐印中有漢李廣印,阮元曾囑張澍作《李廣銅印歌》而頌之。不久,阮元又以珍藏秦漢十銅印,邀同仁分詠,阮元有詠“劉淵之印”詩一首。讀其詩,小小一方銅印在阮元眼中如見其人。卷心最後是阮元“八吟館”藏磚拓本。“八吟館”是阮元珍藏八方古磚的室名。其一“西漢五鳳五年”,其二“西漢黃龍元年”,其三“吳天冊元年掌紋”,其四“東晉興寧二年”,其五:“晉鹹和二年”,其六“漢永吉”,其七“晉潘儒”,其八“吳蜀師”。阮元有《吳蜀師考》一文,收入《經室集》卷三。阮元喜收古磚,琢磚為硯,為一雅好。阮元的“西漢五鳳五年磚硯”題名為“阮伯元定鐘鼎文字硯”,以“西漢黃龍元年磚硯”名為“阮伯元校十三經研”實用之,乃為“古為今用”之先例也。
卷尾有翁方綱楷書“積古齋記”。翁方綱是清代“翁成劉鐵”四大家之一,所題卷端和楷書後記可寶之。卷尾題中伊秉綬書記,也可觀這位碑學大家墨跡之風韻。阮元撰《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是振興碑學的倡導者。他的書法篆、碑兼取,合於古法。從他所書的“積古齋記”中,可以鑑賞其楷書功力不凡的神采。
《積古圖》清光緒末年入藏三多家。鈐“南皮張氏可園收藏庚壬兩劫所余之一”、“可園珍祕”、“第二品”等收藏印。
縱觀全卷,集書法、繪畫、捶拓、治印為一卷,其藝術鑑賞價值、文獻史料價值均可稱讚。該手捲尺寸之長在今傳世拓本手卷中也可稱冠。至今保存完好的《積古圖》既是研究阮元這位金石學家的一件珍貴的史料文獻,又是一件鑑藏價值極高的傳世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