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記

稻盛和夫記

《稻盛和夫記》是2010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岫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稻盛和夫記》是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的總結與精華。 他,是日本的“經營四聖”之一;他,一人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他,締造了京瓷40餘年從未虧損的奇蹟。他就是京瓷集團創始人稻盛和夫先生。哲學這個詞似乎有些抽象、有些神秘,但如果你認真讀了《稻盛和夫記》60個生動的故事後,你就會覺得哲學就在你身邊,你完全可以理解,並運用它實現你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作者簡介

曹蛐雲,江蘇無錫人。1969年畢業於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機械系,後在企業和政府機關工作。1992年開始創辦企業,是無錫中幸時裝有限公司、無錫惠菱羊絨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的創建人、董事或董事長,江蘇省日本企業經營哲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無錫盛和企業經營哲學研究會會長,高級經濟師。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所著《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一書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又被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並在各大書店發行。

曾編譯稻盛和夫的《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翻譯稻盛和夫的《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稻盛和夫的乾法》,稻盛和夫、梅原猛合著的《拯救人類的哲學》,審譯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活法叄——尋找你自已的人生王道》等書,並為各書寫了序言或導讀。另外還翻譯了稻盛和夫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第18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的講演。

目錄

序言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引言稻盛哲學的兩大特點

風靡世界

伯樂和千里馬

恩師

哭的理由

隱蔽念佛

母親

“五十錢”和“一錢禿”

為正義挨揍

肺結核的教訓

戰爭

賣酒求生

賣紙袋初露商才

兩件倒霉事

“阪大”落第

自己曾是個“小男人”

求職難

辭還是留

轉機

洗刷罐磨機

喜形於色

京都人和鹿兒島人

冷峻的大久保

絆跤得靈感

曉以大義名分

禁止加班

拒絕罷工

直面批鬥

辭職創業

瞄準世界第一

用百米賽速度跑馬拉松

稅是成本

如果騙你們,可以殺死我

松下哲學

調動潛意識

打架憑膽量

擒賊搓繩

抱著產品睡

將它壓住!

工業品還是藝術品

能力用將來時

“最佳”還是“完美”

袁了凡的人生觀

命運的輪迴

天堂地獄一紙隔

白樂天悟道

才能不可私有化

大善似無情

美國政府的擔心

石油危機

開發太陽能

痛苦證明活著

赴美查賬

螃蟹打澗

和魂洋才

企業跨國婚姻

堂吉訶德戰風車

神靈附身

京瓷與豐田

贖罪報恩

“京都獎”有感

盛和塾企業經營研究中心成員申請說明

盛和塾企業經營研究中心入會申請表

前言

稻盛和夫是為數不多的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國慶慶典的國際商界友人,中國人熟悉他多是因為他親手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但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則是他的經營哲學:自利利他。

自利的意思好懂,早就有人說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關於利他,事情就複雜了。我們都是吃過社會主義“大鍋飯”的人,在那個鬥私批修的時代,共同富裕的願望導致了共同貧窮的結局。如果不是包產到戶,我們至今還摘不掉貧困的帽子,而改革開放不正是利用了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動機嗎?

自利和利他,哪個是人的本性,兩者是矛盾的嗎?還是一體兩面?

稻盛和夫說,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則生;沒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驅動力。同時,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則久;沒有利他,人生和事業就會失去平衡並最終導致失敗。

這聽起來有道理,卻又有點像說教。如果能有鮮活的故事作為佐證,那就好了。

曹山南雲老師的這本書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曹岫雲既是稻盛哲學的實踐者,親自創辦了6家企業,同時也是稻盛哲學的研究者,曾以專著介紹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我之所以稱其為老師,是因為他是對稻盛哲學體會最深、與稻盛先生私交最密的中國學者。本書中的60個故事就是曹岫雲老師與稻盛先生8年交情所沉澱下來的精華。

我有幸提早拜讀這砦故事並通過曹岫雲老師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故事,在此冒昧地分享我對“自利利他”稻盛哲學的一點淺見。

利他之心是稻盛哲學的基礎。為了員工、客戶及社會的福祉,稻盛和夫可以捨棄自己及自己企業的利益。根據商業社會的一般遊戲規則,利他往往是以自損為代價的。可是我們都看到了,在過去50年中,稻盛和夫親手培植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級企業,而且儘管遭遇經濟危機,這兩家企業始終沒有一個年份出現過虧損。

讀了本書中的60個故事,我才明白,利他與自利是可以協調統一的:

1.利他使視野開闊。利他可以讓我們擺脫自私自利的束縛,給我們“心底無私天地寬”的開闊感,因而發現複雜事物背後的本質問題。

2.利他讓激情燃燒。人性的光輝從來沒有熄滅過,只是偶爾被私利和困惑所遮蓋;利他的動機能夠讓員工進發激情和創造力,同時,也讓經營者具有前所未有的決斷力和正義感。

3.利他讓智慧綻放。宇宙具有一種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這是一種“向善”的力量。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能夠打開“智慧的寶庫”,讓我們享受靈光一現的驚喜。

稻盛和夫說:“人、財、物各種經營資源齊備,被認為必定成功的企業消失了,而只把‘為社會、為世人’這種純粹的動機作為最大經營資源的KDDI卻倖存下來,並且依然繼續成長、發展。我認為,這裡就存在著指引企業持續繁榮的經營‘秘笈’。”

“作為企業,只要努力鑽研創新,並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總會有發展的機會的。但是,經營者不能只顧自己個人的私利,必須考慮員工、客戶、交易對象、企業所在社區等等,必須與企業相關的一切利害關係者和諧相處。”

“我認為,這個宇宙中有一個地方可以稱之為‘智慧的寶庫’,那裡隱藏著取之不盡的智慧,如果能將其引發出來,就能獲得創造的靈感和思想的閃光。”

“我個人的經歷就是這樣。當我處於忘我的狀態,為員工、為客戶,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地投入研究開發的時候,當我為世人、為社會開拓新事業的時候,我就無意中觸及那寶庫中睿智的一端,於是我就能開發出劃時代的新產品,並且使事業獲得意想不到的進展。”

“利他之心,是打開‘智慧的寶庫’大門的鑰匙。”

這是迄今為止我聽到的最震撼人心的對成功的詮釋。當有的成功者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才智的時候,稻盛和夫將其視為天啟;當有的成功者心安理得地炫耀富豪榜上的排名時,稻盛和夫卻認為,才能亦屬天賜,不得據為己有,只為自己謀利。

稻盛和夫說:“才能由上蒼偶然授予自己,上蒼要求將它回報世人、回報社會。將它視作私人資產而獨享恩惠,就違背了上蒼的意志。我應該將自己的才能貢獻給員工、股東、客戶以及社會。”

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來自於他堅定的信仰。1997年,他曾剃度出家專心修行佛法。他認為,在生命了結的時候,所有的名譽和財產都會留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進入下一個世界並開始新生的,只有靈魂。

假如你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你可以因此變得富有;但是,當人生謝幕的時候,所有的財富都會原封不動地留在這裡,與你同行的只有那個受三聚氰胺腐蝕因而降格的靈魂。

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煉靈魂,使其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為了使靈魂高尚一點點,在整個經營企業的過程中都要不間斷地修煉,而修煉的原則就是自利利他。

當然,稻盛和夫自己也談到,他並不奢望每個人都接納他的經營哲學,但是,他確信自己的這些觀點與宇宙意識相吻合。他多年堅持這些原則,因而取得了人生和事業的意外成功。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改革開放使無數的中國企業快速做大;為了使之做得更久,該是植入利他之心的時候了。

同仁堂創立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歷代同仁堂人一直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傳統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300多年來從沒有動搖過。

每次讀到同仁堂這兩句古訓的時候,我都會肅然起敬。我相信這就是利他之心的力量所在,幾百年之後仍然擲地有聲。

白立新博士

精彩書摘

《母親》

稻盛的父親是家裡的長子,有3個弟弟。20歲那年,下面兩個弟弟尚年幼,稻盛的祖母便過世了。別人勸稻盛祖父再婚,祖父不肯,主張讓稻盛父親早點娶媳,所以稻盛母親19歲便嫁到稻盛家。父親早先在別人的印刷廠打工,後來買了一台二手印刷機,把自家一間偏房改做工廠,開始了印刷業務。

母親操持家務,撫育自己的孩子,還要照顧丈夫的三個弟弟,開印刷廠後家裡更忙碌了,但母親從無怨言。家裡的印刷廠總有鄰居的阿姨們來幫忙,大家往往工作到很晚,這時候阿姨們和稻盛一家人圍著餐桌吃夜宵,很是熱鬧。母親不僅負擔家務,而且指揮阿姨們做事乾脆利落。母親性格豪爽,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從不退縮。母親還逞強好勝,每當稻盛在外面打架落敗回家,她就將掃帚塞進稻盛手裡,把他趕出家門:“去報仇,打贏了再回家!”

父親的敬業受到客人的好評,生意不錯。但戰爭中工廠被炸毀,父親因此失去了工作。父親具備工匠氣質,性格謹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母親主張重開印刷廠,父親不答應。因為重新開廠要借很多錢購買設備,父親不願冒險。母親再勸,父親也不點頭。

鹿兒島的風氣雖說是男人當家,但實際上在外面給丈夫面子,好像男人說了算,在家裡大多是女人掌權,妻子主持家庭事務。母親就是這樣的人。母親一手操持這個大家庭,早起晚睡,但她不把苦當苦,剛毅而且慈愛。

稻盛平時的玩伴主要是哥哥。哥哥是捕魚能手,稻盛常常提著木桶跟著哥哥到附近的甲突川去捉魚。哥哥用網兜接二連三把魚蝦撈上來放進木桶,稻盛在一旁看著,歡呼雀躍。有時會抓到比大人的手腕還粗的鯉魚。稻盛雖然一條魚也沒捉到,但當附近的孩子們用羨慕的目光窺視他們裝滿魚蝦的木桶時,稻盛感到特別自豪。捉來的河蝦不去賣,由母親加鹽加糖煮了吃。

鹿兒島的傳統,每年12月的“赤穗浪士復仇日”那天黃昏,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們聚集到學校禮堂,在地板上正襟危坐,聆聽校長先生朗讀《赤穗義士傳》。鹿兒島雖屬溫帶,但到了12月,夜裡還真冷。那樣的季節端坐在禮堂冰冷的地板上,腳都凍麻了,哪裡還聽得進校長先生的說教。但校長一直要讀到夜裡十點,結束時孩子們已渾身冰涼。

稻盛後來回憶說:“拖著凍得半僵的身子回到家裡,母親早已煮好了熱騰騰的赤豆年糕粥在等我,那熱粥冒出的香氣里充滿了母親深情的愛。我一言不發,臉貼近碗,貪婪地吃起來。母親帶著溫和的笑臉,在一旁註視我,那情那景,歷歷在目,終身難忘。直到現在,只要把赤豆年糕粥放在我面前,母親的形象就會清晰地再現。”

稻盛說自己屬於樂天派,是繼承了母親的開朗性格。

《“五十錢”和“一錢禿”》

稻盛小時候是一個膽小靦腆、性格內向的孩子。國小開學第一天,由媽媽陪同,自然沒有問題,但第二天聽說要自己一個人上學時,馬上就哭嚷起來:“我不要上學。”雖然學校離家不遠,開學一星期內卻每天都要家裡人接送。後來慢慢就習慣了,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了新朋友,在學校與朋友玩得很帶勁,不知不覺就成了孩子王,後面總是跟著一群小嘍囉。

國小一年級稻盛各門成績都是甲,父母很驚奇。尤其是母親格外高興,逢人就誇耀:“我家和夫門門功課都是甲,親戚中從沒這么聰明的孩子。”但稻盛家並非書香門第,父母從不督促他讀書,家裡也沒有書。稻盛看到其他小朋友家書架上擺著什麼文學全集,就問父親:“為什麼我家沒書?”父親答道:“書能當飯吃嗎?”

稻盛覺得玩耍比學習更有意思,只要不上課,總是和一班頑童玩遊戲、打仗,雖然告別了小時候的“哭蟲”形象,但也不曉得有刻苦學習一說,不久各門成績都從甲降到了乙。

做孩子王也不容易,因為不能讓人看出自己心虛或懦弱,否則大家就不服你,甚至把你從朋友圈子中趕出去。有時即使心中害怕也不能流露,要硬著頭皮,鼓起勇氣,去挑戰那些比自己厲害的傢伙,去打些明知打不贏的架。當然光靠蠻勇、光靠腕力不行,當頭頭除勇氣、魄力之外最主要的是學會如何掌握人心,稻盛從兒時的遊戲打鬧中漸漸悟得了這個道理。

當時班上有一個遭孤立的孩子,以為只要討好稻盛就能爭取和大家一起玩。一天,他對稻盛說:“我有五十錢銀元。”當時小孩一般一天只有一錢零花錢。五十錢就算大錢了。稻盛起初不相信,也沒放在心上。但那小孩老找稻盛,稻盛忍不住就問:“你真有嗎?”“真有!是奶奶給的,稻盛願意的話可以隨便花。”幾天后,那孩子真的拿來了五十錢銀元。“你真的讓我隨便花?”稻盛覺得不踏實,又確認了一遍。“當然,你可以隨便花。”他說。

稻盛決心一下,就把那錢全都買了點心,分給了小朋友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花這么多錢,又在朋友中出了風頭,稻盛得意極了。

誰知第二天一上學,看見那孩子的母親也在學校。原來,那五十錢銀元是那孩子從母親錢包里偷出來的。但到了這時,那孩子卻一口咬定是稻盛逼他拿的,如果不拿就會欺負他。稻盛被叫到老師辦公室,被老師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因為是那孩子主動,稻盛事前跟他幾次確認過,所以稻盛理直氣壯地爭辯說:“我沒有錯。”但事情到了這一步已不容分說,似乎責任都在稻盛,稻盛成了老師眼裡的壞孩子。

還有一件事。當時稻盛班裡有一個剛從台灣轉學回來的孩子,頭上有一個錢幣大小的禿斑,於是大家給他取了綽號“一錢禿”。他在班上也常受人欺負。有一天他對稻盛說:“我家柿子樹上結滿了柿子,爺爺讓我叫稻盛和大家一起來吃。”因為有了上次五十錢銀元的教訓,稻盛不再輕易接受,但經不住對方一次又一次的邀請,稻盛就當真了:“那我們今天就上你家摘柿子,好嗎?”“今天我爺爺不在家,不行。”第二天再問他,他又借別的理由說不行。這樣推託幾次後,有天他又說:“爺爺不在家,不行。”稻盛不耐煩了:“既然請我們去吃柿子,哪天去不行。”於是叫上十幾個小嘍噦,前呼後擁跑到那孩子家,把滿樹的柿子摘了個精光。

其實那孩子也是撒謊,事後他爺爺怒氣沖沖趕到學校,結果又是稻盛不好,是“稻盛要摘的,不讓摘就要挨揍”。老師又聲色俱厲,將稻盛臭罵了一頓。稻盛又是有口難辯。

這兩件事留在了稻盛的記憶里,讓他學會了“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就是耍弄明白人家話語裡的真實意思,不要主觀隨意地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別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