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套用電容式均勻度儀所測定紗條的不勻率,可用平均差係數不勻率U%值或均方差係數不勻率CV%值來表示。機械式均勻度試驗儀減小了浮游區以及浮游纖維動程,從而使纖維移距偏差減小,提高了成紗的條幹均勻度,兩個齒輪之間,的間隙的大小,因為間隙的存在,使單個齒輪發生轉動,另一個未動前的移動過程,也就是移動距 。
齒輪的變位係數
變位係數x是徑向變位係數,加工標準齒輪時,齒條形刀具中線與齒輪分度圓相切。加工變位齒輪時齒條形刀具中線與齒輪分度圓相切位置偏移距離xm,外移x為正,內移x為負。除了圓錐齒輪有時採用切向變位xt外,圓柱齒輪一般只採用徑向變位。 變位係數x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湊中心距,而主要是為了提高強度和改善傳動質量。
主要功用
1、減小齒輪傳動的結構尺寸,減輕重量
在傳動比一定的條件下,可使小齒輪齒數 zl<zmin,從而使傳動的結構尺寸減小,減輕機構重量。
2、避免根切,提高齒根的彎曲強度
當小齒輪齒數z1<zmin時,可以利用正變位避免根切,提高齒根的彎曲強度。x≥xmin=(Z-Zmin)/Zmin,對 α=20°時,Zmin=17。
3、提高齒面的接觸強度
採用嚙合角α’>α的正傳動時,由於齒廓曲率半徑增大,故可以提高齒 面的接觸強度。
4、提高齒面的抗膠合耐磨損能力
採用嚙合角α’>α的正傳動,並適當分配變位係數x1、x2,使兩齒輪的最大滑動率相等時,既可降低齒面接觸應力,又可降低齒面間的滑動率 以提高齒輪的抗膠合和耐磨損能力。
5、配湊中心距
當齒數 z1、z2不變的情況下,嚙合角α’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中心距,以達到配湊中心距的目的。
6、修復被磨損的舊齒輪
齒輪傳動中,小齒輪磨損較重,大齒輪磨損較輕,可以利用負 變位把大齒輪齒面磨損部分切去再使用, 重配一個正變位小齒輪, 這就節約了修配時需要的 材料與加工費用 。
選擇原則
1、潤滑條件良好的閉式齒輪傳動
當齒輪表面的硬度不高時(HBS350),常因齒根疲勞裂紋的擴展造成輪齒折斷而使傳動失 效,這時,選擇變位係數應使齒輪的齒根彎曲強度儘量增大,並儘量使相嚙合的兩齒輪具有 相近的彎曲強度。
2、開式齒輪傳動 齒面研磨磨損或輪齒折斷為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故應選擇總變位係數 x∑ 儘可能大的正變位齒輪,並適當分配變位係數,使兩輪齒根處的最大滑動率相等,這樣 不僅可以減小最大滑動率,提高其耐磨損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大齒根厚度,提高輪齒的彎曲強度。
3、重載齒輪傳動
重載齒輪傳動的齒面易產生膠合破壞,除了要選擇合適的潤滑油粘度,或採用含有添加劑的活性潤滑油等措施外,套用變位齒輪時,應儘量增大傳動的嚙合角(即增大總變位係數 x∑),並適當分配變位係數x1和x2,以使最大滑動率接近相等,這樣不僅 可以增大齒面的綜合曲率半徑,減小齒面接觸應力,還可以減小最大滑動率以提高齒輪的抗膠合能力。
4、高精度齒輪傳動 對於精度高於7級的重載齒輪傳動,為了減小節點處齒面上的壓力,可以適當選擇變位係數,使節點位於兩對齒嚙合區,以減少每一對嚙合輪齒上的載荷,提高承載能力。
5、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可以採用高度變位或角度變位,而實際上多採用標準齒輪傳動。利用角度變位,可以增加齒面的綜合曲率半徑,有利於提高斜齒輪的接觸強度,但變位係數較大時,又會使嚙合輪齒的接觸線過分地縮短,反而降低其承載能力。故採用角度變位,對提高斜齒圓柱齒輪的承載能力的效果並不大。有時,為了配湊中心距的需要,採用變位齒輪時,可以按其當量齒數 zv(=z/cos3β),仍用直齒圓圓柱齒輪選擇變位係數的方法確定其變位係數。
限制條件
1、保證加工時不根切;
2、保證加工時不頂切;
3、保證必要的齒頂厚;
4、保證必要的重合度;
5、保證嚙合時不干涉;
通常採用角度變位,大、小齒輪都用正變位,按等滑動比的原則選取 。